断块油田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7
作者
武群虎
杨少春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河流相; 储集层; 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24小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非均质性及水淹等特征,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特点,建立了本区的流动单元模式,探讨了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Ⅰ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好,但分布范围小,剩余油少;Ⅱ、Ⅲ型流动单元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注水效果好,剩余油富集;Ⅳ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差,或是干层,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形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从而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89 +8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崖城13-1气田构造模型和流动单元层模型的建立 [J].
张树林 ;
夏斌 ;
何家雄 .
断块油气田, 2005, (05) :1-4+89
[3]   关于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 [J].
靳彦欣 ;
林承焰 ;
赵丽 ;
赵丽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30-132
[4]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5]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 [J].
张吉 ;
颜其彬 ;
张烈辉 ;
杨辉廷 ;
李轩波 .
断块油气田, 2002, (06) :1-4+89
[6]   利用MODRES建立温五区块储层流动单元模型 [J].
赖泽武 ;
彭仕宓 ;
黄述旺 .
断块油气田, 2000, (03) :23-26+69
[7]  
胜坨油田勘探研究与实践[M]. 中国石化出版社 , 庞瑞峰等,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