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吉黑造山带的演化与陆壳的增生

被引:32
作者
彭玉鲸
赵成弼
机构
[1]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关键词
古吉黑造山带; 块带结构体制区; 陆壳增生; 复合陆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把全球性洋陆结构体制用于区域性地质构造、特别是大陆古造山带研究时 ,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种“块带结构体制”区。本文所讨论的东北亚古吉黑造山带即是其中一例。古吉黑造山带 ,在空间上指松辽平原及其以东的吉林和黑龙江二省的东部山区。在时间上是指新元古代—早、中三叠世的造山演化历史。该区从新元古代起 ,就存在着晚太古宙所形成的松嫩、佳木斯、兴凯和龙岗等地块 ,及挟持其间的陆缘活动带 ,它是由古、中元古宙变质岩花岗岩系为结晶基底所形成的过渡型陆壳 ,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块带结构体制区。通过阿森特兴凯期的弱造山 ,加里东期的次弱造山 ,早华力西期的次强造山和晚华力西期—早印支的强造山 ,使过渡型陆壳在造山作用的岩石圈深部动力学过程中 ,实现了壳幔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通过地幔物质的添加、陆壳物质的再循环 ,以英云闪长质深成岩垂直增生的模式 ,得到增长的同时成熟度不断提高 ,最终实现了向成熟陆壳的转化 ,并和诸地块实现了一体化 ,成为东北亚复合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 ,在陆壳物质成分的演化上表现尤为明显。无论是沉积物还是火山和侵入体的物质组成 ,总体上都向着富硅、富碱、特别是富钾的方向发展。作为造山带演化结束、成熟陆壳形成、复合大陆诞生的物质成分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吉林省中部A型花岗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彭玉鲸,王占福 .
吉林地质, 1995, (03) :31-44
[2]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J].
唐克东 ;
王莹 ;
何国琦 ;
邵济安 .
地质学报, 1995, (01) :16-30
[3]   牡丹江地区蓝片岩中脉状青铝闪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叶慧文,张兴洲,周裕文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4, (04) :369-372
[4]   东北亚地区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特点 [J].
徐公愉 .
吉林地质, 1993, (03) :1-8
[5]   华南地壳增长和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格架与同位素体系制约 [J].
李献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93, (03) :111-115
[6]   色洛河群的地质时代 [J].
张炯飞 .
吉林地质, 1993, (01) :51-52
[7]   镁铁-超镁铁岩与威尔逊旋回 [J].
张旗 .
岩石学报, 1992, (02) :168-176
[8]   继续重视坳拉槽(裂陷槽)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纪念朱夏教授 [J].
孙枢 ;
李继亮 ;
王清晨 .
地质论评, 1992, (02) :190-193
[9]   中国板块构造概况 [J].
杨巍然 ;
王豪 .
地球科学, 1991, (05) :505-513
[10]   南朝鲜侏罗纪和三叠纪古地磁 [J].
Kwang-Ho Kim ;
金康辰 .
海洋地质译丛, 1991, (02)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