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III.氮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14
作者
卢艳丽
陆卫平
刘小兵
王继丰
刘萍
陆大雷
苏晖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糯玉米; 氮素转移率; 基因型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糯玉米氮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氮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本文在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研究了31个糯玉米品种的氮素分配转移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生育期间氮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氮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子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氮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氮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高产品种茎秆的氮素转移率较高,鲜子粒高产品种茎秆和雄穗的氮素转移率较高,成熟子粒高产品种叶片、苞叶及穗轴的氮素转移率均较高;叶片的氮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属于高产、氮素吸收量大、氮素利用效率高基因型的6个品种,其鲜食期和成熟期的氮素总转移率平均值分别为25.53%和47.60%,比其他品种分别高27.48%和22.94%;鲜食期和成熟期的子粒氮收获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5和0.62,比其他品种分别高8.43%和9.90%。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D].刘立军.扬州大学.2005, 05
[2]   夏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J].
徐祥玉 ;
张敏敏 ;
翟丙年 ;
李生秀 ;
张兴昌 ;
王朝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95-499+522
[3]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Ⅰ.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J].
卢艳丽 ;
陆卫平 ;
王继丰 ;
刘萍 ;
刘小兵 ;
陆大雷 ;
苏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321-326
[4]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基因型差异 [J].
刘建安 ;
米国华 ;
陈范骏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276-281
[5]   三种特用玉米的氮素积累与利用率特点 [J].
宋春雨 ;
刘晓冰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2, (02) :100-103
[6]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生态生理机制 [J].
黄高宝 ;
张恩和 ;
胡恒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3) :293-297
[7]   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研究进展 [J].
范仲学 ;
王璞 ;
梁振兴 .
山东农业科学, 2001, (04) :47-50
[8]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J].
单玉华 ;
王余龙 ;
山本由德 ;
黄建晔 ;
董桂春 ;
杨连新 ;
张传胜 ;
居静 .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01) :12-15
[9]   玉米对氮素营养利用的遗传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J].
陈范骏 ;
曹敏建 ;
陈艳茹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