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被引:38
作者
陈建军 [1 ]
李波 [2 ]
吴雯雯 [1 ]
机构
[1]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抗病育种;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09.09.026
中图分类号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系统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播方式、发病症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抗性鉴定方法、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J].
陈艳萍 ;
孟庆长 ;
袁建华 .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05) :590-594
[2]   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SSR标记初步研究 [J].
何龙 ;
王伯初 ;
吴红 ;
雷开荣 .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08) :5-8
[3]   玉米粗缩病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J].
王桂香 ;
庄克章 ;
李龙 ;
唐汝友 ;
黄秀山 ;
朱新亮 ;
李宗保 ;
苏云鹏 .
玉米科学, 2008, (03) :123-125
[4]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进展 [J].
秦国正 ;
王飞 .
山东农业科学, 2006, (03) :117-120
[5]   灰飞虱种群暴发成灾原因剖析 [J].
刘向东 ;
翟保平 ;
刘慈明 .
昆虫知识, 2006, (02) :141-146
[6]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分离物基因组S8和S9的序列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J].
孙丽英 ;
徐佳凌 ;
方守国 ;
王朝辉 ;
韩成贵 ;
李大伟 ;
于嘉林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03) :306-311
[7]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J].
李照会 ;
郭兴启 ;
叶保华 ;
郭延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3) :264-266+350
[8]   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J].
路银贵 ;
邸垫平 ;
苗洪芹 ;
田兰芝 .
河北农业科学, 2001, (04) :22-25
[9]   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英文) [J].
张恒木 ;
雷娟利 ;
陈剑平 ;
吕永平 ;
陈声祥 ;
薛庆中 ;
M.J.Adams .
中国病毒学, 2001, (03) :53-58
[10]   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探讨 [J].
苏智宗 ;
仝岗山 ;
王邦文 ;
吉贞芳 ;
王安乐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0, (S1) :7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