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74
作者
朱守彪 [1 ,2 ]
张培震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黏弹性有限元; 物质东流; 动力学机制; 汶川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文中利用黏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考虑重力作用,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应力场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应力在空间由分散分布逐渐向龙门山及周边地区转移集中.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计算分析,初步认为汶川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如下:青藏高原的物质东流在向东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东流物质在川西地区囤积,造成龙门山隆升;高角度(50°-70°)、犁状的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正应力随着川西高原向东运动而不断增大,导致该断层的闭锁性逐步加强,并且分布在断层附近的变质杂岩为存贮高密度弹性应变能提供物质保障.但另一方面随着青藏高原较柔软的下地壳物质的不断向东运动,囤积的东流物质对龙门山断裂带上盘的推挤作用会不断加强,从而导致断裂带上剪应力越来越大;当剪应力超过摩擦强度时,断层解锁产生滑动,发生地震.模拟结果还表明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摩擦系数较高,断裂带上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3163年,这与其他资料结果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动力学过程与地质响应.[M].李勇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6,
  • [2] Marc有限元实例分析教程.[M].陈火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 [3] 粘弹性理论.[M].周光泉;刘孝敏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 [4] 固体力学.[M].尹祥础 编著.地震出版社.1985,
  • [5] 震源物理.[M].郭增建;秦保燕编著;.地震出版社.1979,
  • [6]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杨晓平
    冯希杰
    戈天勇
    宋方敏
    师亚芹
    刘玉法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44 - 657
  • [7] 汶川MS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朱艾斓
    徐锡伟
    刁桂苓
    苏金蓉
    冯向东
    孙晴
    王亚丽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759 - 767
  • [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597 - 629
  • [9]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滕吉文
    白登海
    杨辉
    闫雅芬
    张洪双
    张永谦
    阮小敏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385 -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