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被引:27
作者
田云涛
冯庆来
李琴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上二叠统; 大隆组; 硅质岩; 成因; 沉积环境;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5.003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桂西南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陆源主量元素Al、Ti等含量较高,并呈很好的相关性(R>0.90);热液来源的主量元素Mn和Fe等含量偏低,并具有较小的负相关关系(R=-0.30);陆源元素(Al、Ti、Hf、Zr、Th等)与总稀土元素含量具有较高正相关性(R为0.70~0.83);Al-Fe-Mn三角图解指示研究区的硅质岩为非热液成因。这些说明陆源物质是硅质岩形成的重要物源,结合硅质岩中含有大量的硅质生物(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的事实,我们认为研究区硅质岩是在生物作用为主,并有大量物源物质和少量热液物质(可能与大断裂导致的玄武岩喷发有关)和火山物质混入的条件下形成的。Ce/Ce*、(La/Yb)Shale、(La/Ce)Shale和∑REE与细粒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关系以及(La/Ce)Shale—Al2O3/(Al2O3+Fe2O3)图解等说明研究区硅质岩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的中下部。Th/U和Ce指示了硅质岩形成于氧化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71 / 6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桂西南柳桥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附视频 [J].
蒙有言 ;
冯庆来 ;
何卫红 ;
顾松竹 ;
金雨溪 ;
张凡 .
地层学杂志, 2005, (04) :323-332
[2]   湘、黔地区前寒武——寒武纪过渡时期硅质岩生成环境研究 [J].
江永宏 ;
李胜荣 .
地学前缘, 2005, (04) :622-629
[3]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硅质岩石成因分析 [J].
毛晓冬 ;
刘云华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02) :158-166
[4]   凭祥—东门大断裂中段特征及控岩控相初析——以宁明—板利地区为例 [J].
蒙有言 ;
周秋娥 ;
李玉坤 .
南方自然资源, 2002, (04) :1-4
[5]   二叠-三叠纪东特提斯地区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化与地球表层多圈层事件耦合 [J].
颜佳新 ;
赵坤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9) :751-759
[7]   放射虫硅质岩对华南古地理的启示 [J].
吴浩若 .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28-35
[8]   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 [J].
殷鸿福 ;
吴顺宝 ;
杜远生 ;
彭元桥 .
地球科学, 1999, (01) :3-14
[9]   中国南方古特提斯阶段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J].
冯庆来 ;
刘本培 ;
叶玫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2-7
[10]   广西晚古生代硅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J].
王忠诚,吴浩若,邝国敦 .
岩石学报, 1995, (04) :44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