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北坡一次区域暴雪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6
作者
万瑜 [1 ,2 ]
曹兴 [2 ]
窦新英 [1 ,3 ]
陆辉 [1 ]
王健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 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3] 新疆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雪天气; 气候变暖;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Q矢量散度; 中天山北坡;
D O I
10.13866/j.azr.2014.05.17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天山近30 a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3月发生在中天山北坡区域性暴雪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特征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暴雪500 hPa环流形势场为南北两支锋区汇合型;水汽通量场、水汽通量散度场都反映出该区域内有大量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红外云图显示南北两个不同性质的冷暖云团交绥至中天山,西南暖湿气流沿着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形成水汽输送带,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物理量诊断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及锋生函数的最强区与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最大辐合区基本位于400~600 hPa,对降雪强度预报有指示意义;正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热力强迫作用增强了上升运动,有助于降雪的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891 / 8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10.1.6”新疆北部特大暴雪过程中的锋面结构及降水机制 [J].
陈涛 ;
崔彩霞 .
气象, 2012, 38 (08) :921-931
[2]   天山南北气候变化特征比较 [J].
曹亚娟 ;
延军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12) :92-96
[3]   2009年冬季新疆北部持续性暴雪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张书萍 ;
祝从文 .
大气科学 , 2011, (05) :833-846
[4]   2010年1月新疆北部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赵俊荣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5) :117-123
[5]   新疆北部一次持续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J].
刘惠云 ;
崔彩霞 ;
李如琦 .
干旱区研究, 2011, (02) :282-287
[6]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J].
胡宜昌 ;
董文杰 ;
何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0) :1066-1075
[7]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J].
丁一汇 ;
任国玉 ;
石广玉 ;
宫鹏 ;
郑循华 ;
翟盘茂 ;
张德二 ;
赵宗慈 ;
王绍武 ;
王会军 ;
罗勇 ;
陈德亮 ;
高学杰 ;
戴晓苏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3-8+50
[8]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9]   新疆大~暴雪气候特征及其水汽分析 [J].
杨莲梅 ;
杨涛 ;
贾丽红 ;
常涛 .
冰川冻土, 2005, (03) :389-396
[10]   Q矢量的改进与完善 [J].
岳彩军 ;
寿亦萱 ;
寿绍文 ;
姚秀萍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3) :30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