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尝试:国有农场的变迁

被引:10
作者
朱玲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国有农场; 土地与劳动; 制度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秦汉到民国,屯垦一直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团队经营下的国有农场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但内在激励机制扭曲,未能摆脱效率不佳和亏损频仍的局面。在最近四十年的制度改革中,大多数农场的一线生产单位已转为农工家庭。然而与农民相比,农工承担着较重的费用负担,却享有较少的经营自主权。农工社会保障和社区公共服务的筹资皆困难重重。因此,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的综合性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个体农户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理论评述 [J].
韩朝华 .
经济研究, 2017, 52 (07) :184-199
[3]   农业劳动力的代际更替:国有农场案例研究 [J].
朱玲 .
劳动经济研究, 2017, (03) :3-29
[4]   民国时期的“公营垦场”:制度基础与模式创新 [J].
胡怀国 .
学术研究, 2016, (12) :80-90+177
[5]   关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思考 [J].
何秀荣 .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 (09) :4-15
[6]   国有农场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J].
朱玲 .
学术研究, 2016, (05) :78-96+177
[7]   农垦制度改革与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建议 [J].
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
华生 ;
李岸 ;
汲铮 .
财经智库, 2016, 1 (03) :78-88+135
[8]   新中国国营农场的缘起及其制度特点 [J].
韩朝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 (01) :23-38
[9]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营农场”及其转轨路径——兼论古代屯田的制度背景与演进逻辑 [J].
胡怀国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5, (05) :100-111+144
[10]   国有农场农工增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周业铮 .
中国农垦, 2011, (05)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