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富银矿体地质特征、银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23
作者
胡正华 [1 ]
唐菊兴 [1 ,2 ]
丁枫 [1 ]
郑文宝 [1 ]
邓世林 [3 ]
杨毅 [1 ]
张志 [1 ]
王艺云 [1 ]
林彬 [1 ]
丁帅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
关键词
甲玛; 银矿体特征; 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2 [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中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已探明伴生银资源量大于6000t。根据产出特征可将甲玛矿区的银矿体分为矽卡型与大理岩型两种。通过矿相学、电子显微探针研究发现银均以不可见银和可见银两种形式存在。不可见银以晶格银的形式赋存于铜矿物中;其次以次显微包体银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可见银通常以4种独立矿物(碲银矿、银金矿、银铅矿、自然银)交代斑铜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或充填在硫化物和脉石的显微裂隙内。甲玛矿区铜、钼、金、铅、锌、银等金属离子在成矿早期高温阶段以氯络合物的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和氧逸度的降低以及pH值的升高,氯络合物因稳定性降低而解体。解体之后的铜、钼、金、铅、锌、银等金属离子主要以硫氢络合的形式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首先是铜、钼等金属硫氢络合物的分解,形成辉钼矿、黄铜矿和斑铜矿等硫化物,此时部分银以显微和次显微包体银和晶格银的形式分布于这些硫化物中。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矿区铅、锌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引起成矿热液组成和性质的显著变化,最终导致银从硫氢络合物中彻底解体,并与铜等离子结合形成大量独立银矿物,而溶液中过饱和的银则以自然银的形式沉淀。
引用
收藏
页码:668 / 68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浙江西北银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期次初步研究
    何国锦
    杨晓春
    吴光明
    张国防
    蔡雄翔
    郑剑
    [J]. 地球学报, 2011, 32 (03) : 304 - 312
  • [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石矿物特征
    王焕
    唐菊兴
    应立娟
    王立强
    秦志鹏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8 (01) : 103 - 112
  • [3]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铜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郭灵俊
    赵志军
    崔来旺
    杨波
    连世恩
    [J]. 地球学报, 2011, 32 (01) : 57 - 63
  • [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郑文宝
    陈毓川
    宋鑫
    唐菊兴
    应立娟
    黎枫佶
    唐晓倩
    [J]. 矿床地质, 2010, 29 (05) : 775 - 784
  • [5]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
    唐菊兴
    王登红
    汪雄武
    钟康惠
    应立娟
    郑文宝
    黎枫佶
    郭娜
    秦志鹏
    姚晓峰
    李磊
    王友
    唐晓倩
    [J]. 地球学报, 2010, 31 (04) : 495 - 506
  • [6] 内蒙古大型银矿集区地球化学预测
    申伍军
    王学求
    [J]. 地球学报, 2010, 31 (03) : 449 - 455
  • [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成矿意义
    应立娟
    唐菊兴
    王登红
    畅哲生
    屈文俊
    郑文宝
    [J]. 岩矿测试, 2009, 28 (03) : 265 - 268
  • [8] 西藏冈底斯银多金属矿化带的基本特征与成矿远景分析
    孟祥金
    侯增谦
    叶培盛
    杨竹森
    李振清
    高永丰
    [J]. 矿床地质, 2007, (02) : 153 - 162
  • [9] 西藏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佘宏全
    丰成友
    张德全
    潘桂棠
    李光明
    [J]. 矿床地质, 2005, (05) : 41 - 53
  • [10]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马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李光明
    芮宗瑶
    王高明
    林方成
    刘波
    佘宏全
    丰成友
    屈文俊
    [J]. 矿床地质, 2005, (05) : 14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