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地区55份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聚类分析

被引:30
作者
罗珊 [1 ]
康玉凡 [1 ]
濮绍京 [2 ]
张丽 [1 ]
李振华 [1 ]
肖伶俐 [1 ]
李永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芽菜研究中心
[2] 北京农学院红小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豆;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收集黑河地区55份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以豆芽厂原料大豆S135为对照。采用SPSS15.0软件对大豆品种的15个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非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营养生长期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底荚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与粗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粗纤维、营养生长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4.49%的前5个主成分来评价黑河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进一步通过非系统聚类分析,将参试的55份品种资源分为5类,其中5个品种与对照品种S135为第一类群,从农艺性状和大豆的营养成分来考虑,第一类适合作芽用大豆品种;且5个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同时为进一步选育和筛选优良的芽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不同大豆品种芽用特性比较 [J].
肖伶俐 ;
康玉凡 ;
陶礼明 ;
罗珊 .
大豆科学, 2008, 27 (06) :955-959
[2]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J].
韩秉进 ;
潘相文 ;
金剑 ;
王光华 ;
刘长江 ;
刘晓冰 .
大豆科学, 2008, (01) :67-73
[3]   小粒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J].
郑伟 .
中国种业, 2007, (11) :58-59
[4]   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J].
赵银月 ;
耿智德 ;
保丽萍 ;
王铁军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S1) :120-122
[5]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J].
李殿祥 .
农业与技术, 2006, (04) :53-55
[6]   小粒专用大豆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J].
花登峰 ;
赵团结 ;
张黎萍 .
杂粮作物, 2005, (05) :311-313
[7]   黑河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张雷 ;
闫洪睿 ;
鹿文成 ;
梁吉利 ;
贾鸿昌 ;
刘英华 ;
刘发 .
耕作与栽培, 2005, (02) :61-30
[8]   新收集大豆种质资源主要品质鉴定与评价 [J].
李为喜 ;
刘三才 ;
邱丽娟 ;
刘章雄 ;
陈国安 ;
刘方 ;
张晓芳 ;
李燕 ;
朱志华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1) :75-79
[9]   大豆遗传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和筛选 [J].
张彩英 ;
段会军 ;
常文锁 ;
张丽娟 ;
李喜焕 .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05) :115-117+121
[10]   200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J].
马启慧 .
大豆科学, 2000, (02)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