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4 条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75
作者:

崔之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尚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冰期启动;
MIS 3阶段;
构造抬升;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引用
收藏
页码:749 / 76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 [1] 末次冰期以来格尔木河填充-切割及驱动机制初探[J].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2) : 347 - 35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英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易朝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昆仑山垭口地区“望昆冰期”冰碛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J]. 冰川冻土, 2011, 33 (01) : 101 - 10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MIS 3中期冰进探讨[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5) : 1055 - 1065王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4] 青藏高原若干地点的第四纪冰川年代学——深切怀念孙殿卿院士[J].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 669 - 673赵志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宗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田国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李名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苗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JMSchaef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POberholz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SStrasky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ChSchlecht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瑞士伯尔尼大学地质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吴锡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5] 关于点苍山“大理冰期”[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9) : 1205 - 121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崔之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易朝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定年[J]. 科学通报, 2007, (08) : 945 - 950周尚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许刘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Patrick MColga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Geology,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Allendale Michigan, USA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David MMickelso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Geology &Geophysics,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Madison Wisconsin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孝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玉龙山西麓更新世冰川作用及其与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关系[J].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 35 - 44赵希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永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长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8] 青藏高原东南部沙鲁里山南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10Be年代学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8) : 706 - 712王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GRaisbeck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核谱质谱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FYiou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核谱质谱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近30a青藏高原气候与冰川变化中的两种特殊现象[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4) : 154 - 160施雅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时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上官冬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川演化[J].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 211 - 21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易朝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LAOwe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NDavi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