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旁那石榴蓝闪片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6
作者:

刘鸿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地质调查院 西藏地质调查院

刘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西藏地质调查院
机构:
[1] 西藏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石榴蓝闪片岩;
拉萨地块;
冷洋壳俯冲;
大陆增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旁那村附近的二叠系(变质)玄武岩之下发现了石榴蓝闪片岩,与二叠系海相灰岩、石英岩、白云母片岩共生。该片岩包括石榴石和角闪石变斑晶及由(多硅)白云母、斜黝帘石、石英、金红石、锆石、钠长石、绿泥石、榍石、钛铁矿组成的基质。角闪石变斑晶中可见两期蓝闪石,早期蓝闪石富铁、贫钠,晚期蓝闪石包裹早期蓝闪石,其成分接近纯的蓝闪石端员,并常具有冻蓝闪石或阳起石的冠状体。从核部至边部,钾质白云母单位分子中的硅含量快速降低;含有霓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包体的石榴石的锰含量急剧降低,镁含量则升高。运用视剖面(pseudosection)方法模拟该片岩p-t演化轨迹,视剖面温压计算范围为250~650℃和0.4~2.8GPa。模拟结果表明该片岩的变质温压始于450℃和2.5GPa,先经历近等压升温过程至500℃,再经历近等温降压过程至0.6GPa,表明该片岩系冷洋壳快速俯冲与折返的产物。拉萨地块中部早三叠世查曲浦组安山岩和晚三叠世过铝质花岗岩的产出以及在与该变质杂岩共生的碳酸盐岩中二叠纪化石的发现共同限定了冷洋壳的俯冲应发生在二叠、三叠纪之交。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在中生代早期冈瓦纳大陆裂解之前,其东北边缘的冷洋壳向冈瓦纳大陆之下俯冲,随后冈瓦纳大陆向外增生,然后再裂解,形成现今的拉萨地块。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1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造山事件及年代学证据[J].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 1595 - 1604李化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蔡志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陈松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唐哲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杨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2] 西藏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 地质通报, 2007, (12) : 1646 - 165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翟庆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3]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的大洋俯冲型榴辉岩: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J]. 地质通报, 2007, (10) : 1277 - 128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李天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李化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李兆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任玉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徐向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陈松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
- [4] 青藏高原吉隆-鲁谷(Hi-Climb)层析成像与印藏碰撞的消减作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 1427 - 1436钱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姜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Chen Wangping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t Geology,Univ of Illinois, WGreen St,Urbana,IL,United States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Zhao Dapeng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Geodynamics Research Center,Ehime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亚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5]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上三叠统望湖岭组的建立及意义[J]. 地质通报, 2007, (08) : 1003 - 100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董永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藏北羌塘菊花山那底岗日组火山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J]. 地质学报, 2007, (06) : 795 - 800翟庆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的年代学证据——来自果干加年山蛇绿岩与流纹岩Ar-Ar和SHRIMP年龄制约[J]. 岩石学报, 2007, (05) : 911 - 91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董永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冈底斯印支期造山事件: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成因证据[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 155 - 166张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徐旺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郭建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宗克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蔡宏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西藏羌塘达尔应强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4) : 40 - 46熊兴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岳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徐安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易成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贺永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10]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J]. 地质学报, 2006, (12) : 1783 - 179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耿全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兆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徐向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天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任玉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化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蔡志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梁凤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陈松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