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东北地区湿润指数及其干湿界线的变化特征
被引:31
作者:
张淑杰
[1
]
张玉书
[1
]
陈鹏狮
[2
]
蔡福
[1
]
武晋雯
[1
]
纪瑞鹏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辽宁省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湿润指数;
干湿界线;
变化特征;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1 [农业气象要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风、水汽压、日照等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一步计算了湿润指数,分析了参考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干湿界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润指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变干趋势发生在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及湿润气候区的大部分地区,湿润指数倾向率负变化幅度大于正变化幅度。湿润指数>1.0的湿润气候区和降水量大于700 mm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湿润指数小于0.5的区域大于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区域,湿润指数在半干旱气候区变异系数较大,为25%36%,半湿润和湿润气候区的变异系数较小;标准差的分布与变异系数有相反的趋势。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半湿润分界线倾向于东北西南走向,但各年代界线摆动幅度较大,出现整体移动趋势。以1960年代界线为变化基准线,1980年代向西移,2001~2007年代的变化幅度最大,向东南移动明显,半干旱区扩大,湿润区缩小,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进一步说明气候变干的进程加快,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