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路径和教学模式

被引:19
作者
石佑启
韩永红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 法学双语教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4 [];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为了满足处理国际性法律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国法学教育应培养一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广博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和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涉外法律人才。社会实践需求和现实的制约性因素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的路径是法学双语教学。法学双语教学应定位为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其课程体系设计亦应基于此种定位,这是由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法学人才需求的分层化所决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伦理学小辞典.[M].朱贻庭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  
法理学.[M].(美)E.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著;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   诊所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之救赎 [J].
徐苗 ;
王绪权 .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 (08) :48-53
[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J].
万猛 ;
李晓辉 .
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1) :9-13
[6]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J].
徐显明 .
法制资讯, 2010, (01) :85-90
[7]   当下中国法学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 [J].
苏力 .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02) :24-25+16
[8]   “掌握学习”模式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的启示 [J].
刘艳娥 ;
史湘平 .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07) :196-199
[9]   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J].
莫世健 .
中国司法, 2007, (06) :85-91
[10]   法学教育的基础矛盾与根本性缺陷 [J].
徐显明 .
法学家, 2003, (06)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