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喇嘛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被引:22
作者
解洪晶 [1 ,2 ]
武广 [3 ,4 ]
朱明田 [5 ]
晋建平 [4 ]
钟伟 [1 ]
刘军 [3 ]
糜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河南省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喇嘛苏岩体; 锆石SHRIMPU-Pb定年; 元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西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文中主要对西天山喇嘛苏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及Sr-Nd-Pb同位素测定,阐明岩体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喇嘛苏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394.8±4.9)Ma,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形成于(380.9±3.9)Ma,略晚于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且显示从钙碱性向高钾钙碱性演化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N:3.55~15.52)及中等的负或正Eu异常(δEu:0.53~1.12)。岩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322~808)×10-6)和较低的Y含量((12.90~18.86)×10-6)。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富集LILE亏损HFSE,并具有Nb、Ta和Ti负异常。岩体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为εNd(t)=-4.29~+0.75和ISr=0.706 052~0.708 263,Nd模式年龄为1.03~1.46Ga。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的铅同位素特征为206Pb/204Pb=18.500~19.044,207Pb/204Pb=15.575~15.626,208Pb/204Pb=38.443~38.864;石英二长闪长岩为206Pb/204Pb=18.694~18.711,207Pb/204Pb=15.622~15.630,208Pb/204Pb=38.648~38.660。所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喇嘛苏岩体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受俯冲带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相互作用,且有少量古老地壳的混染而形成。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准噶尔残余洋盆向伊犁—中天山地块俯冲的大陆弧背景,与该区Cu(Au)矿化有较密切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20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西天山喇嘛苏铜矿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张东阳 ;
张招崇 ;
薛春纪 ;
艾羽 .
岩石学报, 2010, 26 (03) :680-694
[2]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J].
李锦轶 ;
张进 ;
杨天南 ;
李亚萍 ;
孙桂华 ;
朱志新 ;
王励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4) :584-605
[3]   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岩石成因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李向民 ;
马中平 .
西北地质, 2008, 41 (04) :1-68
[4]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J].
张旗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李承东 .
地质通报, 2008, (01) :1-18
[5]   中国斑岩铜矿与埃达克(质)岩关系探讨 [J].
冷成彪 ;
张兴春 ;
陈衍景 ;
王守旭 ;
苟体忠 ;
陈伟 .
地学前缘, 2007, (05) :199-210
[6]   新疆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J].
李华芹 ;
王登红 ;
万阈 ;
屈文俊 ;
张兵 ;
路远发 ;
梅玉萍 ;
邹绍利 .
岩石学报, 2006, (10) :2437-2443
[7]   花岗岩的Sr-Yb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李承东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6, (09) :2249-2269
[8]   新疆阿希金矿床赋矿围岩——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SHRIMP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翟伟 ;
孙晓明 ;
高俊 ;
贺小平 ;
梁金龙 ;
苗来成 ;
吴有良 .
岩石学报, 2006, (05) :1399-1404
[9]   天山北部石炭纪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对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地壳增生与铜金成矿的意义 [J].
王强 ;
赵振华 ;
许继峰 ;
Derek AWYMAN ;
熊小林 ;
资峰 ;
白正华 .
岩石学报, 2006, (01) :11-30
[10]   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 [J].
王京彬 ;
徐新 .
地质学报, 2006, (01)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