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场视域下网络暴力行为的控制路径

被引:22
作者
施鑫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2] 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网络犯罪场理论; 网络治理;
D O I
10.16822/j.cnki.hitskb.2018.01.007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使网络暴力问题愈演愈烈。相比学界在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领域对网络暴力行为的研究,犯罪学能为网络暴力行为的治理提供新视角。随着网络暴力行为类型化特征的凸显,网络暴力的范围及其犯罪性得以明确,通过引入网络犯罪场理论,可以明晰网络暴力的时空条件、社会控制疏漏、被害人及潜在的行为人诸因素在网络暴力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最终通过合理调控网络犯罪场实现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有效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我国当前仇恨犯罪的原因解析——以2010年以后仇恨犯罪典型案例为研究样本 [J].
张旭 ;
施鑫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57 (03) :53-65+205
[2]   “网络暴力”的风险特性及其治理之道 [J].
姜方炳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 (05) :84-91
[3]   论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 [J].
徐才淇 .
法律适用, 2016, (03) :102-108
[4]   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犯罪的时代演变及其立法展望 [J].
李怀胜 .
法学论坛, 2015, 30 (04) :94-101
[5]   关于网络暴力概念的辨析 [J].
陈代波 .
湖北社会科学, 2013, (06) :61-64
[6]   网络舆情的暴力倾向及解决对策研究 [J].
张义庭 .
情报杂志, 2012, 31 (12) :86-90+45
[7]   网络暴力犯罪及其心理成因 [J].
赵星 ;
赵菡清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 24 (02) :109-113
[8]   “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 [J].
姜方炳 .
浙江学刊, 2011, (06) :181-187
[9]   论虚拟人群的叛逆性行为 [J].
顾理平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 (08) :113-116
[10]   “网络暴力”事件中传统媒体的角色 [J].
刘亚奇 .
新闻窗, 2010, (04) :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