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

被引:11
作者
李贵红
张泓
机构
[1]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地质模型; 有利区;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有20余年历史,近年来在保德、柳林等区块规模化开发迅速发展,但总体上全区产业化发展并不均衡。除工程因素外,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可以为勘探选区提供借鉴。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格架、地层层序、水动力条件及气体成因的研究,构建了研究区北段单斜式低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中段基底上拱式中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南段边缘推覆式高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典型代表区域分别在府谷、吴堡—柳林和韩城。其中,单斜式低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中,煤层气相对富集于地下水滞留区上部;在基底上拱式中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中,煤层气高渗富集区位于拉张型鼻状隆起带;在边缘推覆式高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中,气体富集于挤压型构造转折端。研究结果表明:吴堡—柳林基底上拱式中煤级煤层气成藏地质模型各成藏要素匹配良好,气体储集和渗流条件最好,建议作为优先开发区域;府谷单斜式低煤级的含气性相对差,渗透率高;韩城地区尽管气体保存条件好,但边浅部受边缘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煤体结构破坏严重,煤层气可采性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成因机制 [J].
李贵红 ;
张泓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8) :1359-1364
[2]   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J].
李五忠 ;
陈刚 ;
孙斌 ;
孙粉锦 ;
赵庆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2) :352-360
[3]   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演化探讨 [J].
赵俊峰 ;
刘池洋 ;
王晓梅 ;
马艳萍 ;
黄雷 .
地质论评, 2009, 55 (05) :663-672
[4]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J].
李增学 ;
王明镇 ;
余继峰 ;
韩美莲 ;
李江涛 ;
吕大炜 .
沉积学报, 2006, (06) :834-840
[5]   韩城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J].
陈振宏 ;
王勃 ;
宋岩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868-870
[6]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与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 [J].
张泓 ;
崔永君 ;
陶明信 ;
彭格林 ;
晋香兰 ;
李贵红 .
科学通报, 2005, (S1) :19-26
[7]   鄂尔多斯煤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 [J].
张泓 ;
孟召平 ;
何宗莲 .
煤炭学报, 2000, (S1) :1-5
[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型煤层气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 [J].
赵庆波 ;
孙斌 ;
李五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2) :20-23+3+9-10
[9]   鄂尔多斯东缘石炭二叠系煤层气分布规律及影响地质因素 [J].
张胜利,李宝芳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6, (02) :182-189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和聚煤作用的时空演化 [J].
陈钟惠 ;
张年茂 ;
张守良 ;
马晋贤 ;
武法东 .
地球科学, 1989, (04) :35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