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孙会峰 [1 ,2 ]
周胜 [1 ,2 ]
付子轼 [1 ,2 ]
陈桂发 [1 ,2 ]
邹国燕 [1 ,2 ]
宋祥甫 [1 ,2 ]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 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缓释肥料; 氮素吸收利用率;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花优14为材料,研究了秸秆与缓释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到13.4%17.8%。秸秆与缓释肥配施能明显提高秸秆生物量、籽粒及秸秆含氮量,将氮素吸收利用率从28.7%40.2%(常规施肥处理)提高到71.6%77.6%。缓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秸秆与缓释肥配施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减少人力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麦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氮素利用、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J].
严奉君 ;
孙永健 ;
马均 ;
徐徽 ;
李玥 ;
代邹 ;
杨志远 .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 (01) :56-64
[2]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稻田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许轲,刘萌,陈京都,顾海燕,戴其根,马克强,江峰,何理.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3]  
秸秆还田对水稻固碳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4]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杨滨娟 ;
黄国勤 ;
徐宁 ;
钱海燕 .
生态学报, 2014, 34 (13) :3779-3787
[5]   水稻专用缓释复合配方肥增产效果研究 [J].
诸海焘 ;
朱恩 ;
余廷园 ;
田吉林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03) :56-60
[6]   秸秆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J].
袁大伟 ;
郑宪清 ;
李双喜 ;
张翰林 ;
吕卫光 ;
何七勇 ;
张娟琴 .
上海农业学报, 2013, 29 (05) :84-88
[7]   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彭玉 ;
马均 ;
蒋明金 ;
严奉君 ;
孙永健 ;
杨志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05) :1048-1057
[8]   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J].
朱利群 ;
张大伟 ;
卞新民 .
土壤通报, 2011, 42 (01) :81-85
[9]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J].
汪军 ;
王德建 ;
张刚 .
土壤, 2009, 41 (06) :1004-1008
[10]   秸秆还田技术在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J].
刘娣 ;
范丙全 ;
龚明波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6) :4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