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56
作者
杨滨娟 [1 ]
黄国勤 [1 ]
徐宁 [1 ]
钱海燕 [2 ,3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不同比例化肥; 干物质生产;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早稻的效应研究确定的最佳还田方式和还田量(粉碎还田3000 kg/hm2)基础上,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秸秆30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37.5 kg/hm2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在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充实度和产量等方面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9.32%、4.28%、13.70%、2.74%和26.38%。(2)各处理的干物质茎鞘比例随着生育进程不断降低,从孕穗期的66.68%—77.00%降低至成熟期的25.97%—34.79%,除SNPK1外,叶片比例从孕穗期的23.00%—33.32%降低至成熟期的7.41%—21.03%;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的茎鞘比例在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高于对照,而叶片比例与茎鞘比例呈相反趋势。(3)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降低了土壤C/N比。研究结果说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可以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生物量,合理改善土壤养分,保证较高的水稻增产潜力,其中秸秆30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37.5 kg/hm2效果最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779 / 37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J].
曾研华 ;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朱德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03) :534-542
[2]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敏芳 ;
朱利群 ;
韩新忠 ;
顾克军 ;
胡乃娟 ;
张振文 ;
卞新民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 (02) :272-275+281
[3]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罗宜宾 .
现代园艺, 2013, (02) :9-9
[4]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J].
武际 ;
郭熙盛 ;
鲁剑巍 ;
万水霞 ;
王允青 ;
许征宇 ;
张晓玲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65-575
[5]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J].
邓飞 ;
王丽 ;
刘利 ;
刘代银 ;
任万军 ;
杨文钰 .
作物学报, 2012, 38 (10) :1930-1942
[6]   稻草还田配施催腐菌剂对晚稻根际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倪国荣 ;
涂国全 ;
魏赛金 ;
吴建富 ;
石庆华 ;
潘晓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1) :149-154
[7]   秸秆还田对稻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杨滨娟 ;
黄国勤 ;
钱海燕 ;
樊哲文 ;
方豫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02) :200-208
[8]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文平 ;
王春虎 ;
茹振钢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 (07) :20-24
[9]   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郑成岩 ;
崔世明 ;
王东 ;
于振文 ;
张永丽 ;
石玉 .
作物学报, 2011, 37 (08) :1432-1440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应用生态学报.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