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稻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杨滨娟 [1 ]
黄国勤 [1 ]
钱海燕 [2 ,3 ]
樊哲文 [2 ]
方豫 [2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2] 江西省山江湖委办公室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田生态系统; 环境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得到较好的还田方式及还田量。采用不同的处理对早、晚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覆盖还田、粉碎还田和堆肥还田这3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秸秆还田后对早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晚稻处理中,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通过配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化学肥料以及降解菌来研究晚稻土壤生物活性变化(微生物区系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早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方面,粉碎还田3000kg/hm2相比其他处理来说都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晚稻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方面,秸秆还田的同时配施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其中粉碎还田3000kg/hm2+225kg/hm2复合肥的细菌数量最多。秸秆还田配施一定的化学肥料能够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含量,但是对于土壤中转化酶的影响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韩惠芳
    宁堂原
    田慎重
    王瑜
    王丙文
    仲惟磊
    李增嘉
    田欣欣
    [J]. 生态学报, 2010, 30 (05) : 1140 - 1147
  • [2] 不同施氮水平和稻草添加量对水稻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黄河仙
    王凯荣
    谢小立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4) : 486 - 489
  • [3] 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叶文培
    谢小立
    王凯荣
    李志国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1) : 65 - 70
  • [4] 稻田保护性耕作研究 Ⅲ.秸秆覆盖还田的土壤生态效应
    姚珍
    黄国勤
    张兆飞
    彭剑锋
    吴孙娟
    章秀福
    高旺盛
    [J]. 耕作与栽培, 2006, (06) : 1 - 2+10
  • [5] 施N模式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佘冬立
    王凯荣
    谢小立
    尹春梅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2) : 16 - 20+44
  • [6] 稻草还田综合效益研究
    周江明
    徐大连
    薛才余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4) : 7 - 10
  • [7] 秸秆还田栽培晚稻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
    谭周进
    汤海涛
    余崇祥
    [J].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04) : 30 - 31+33
  • [8]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李新举
    张志国
    [J]. 土壤通报, 1999, (06) : 257 - 258
  • [9] 盐渍土麦秸还田效应研究初探
    严慧峻
    魏由庆
    左余宝
    马卫萍
    张锐
    安文钰
    [J]. 土壤肥料, 1993, (05) : 15 - 17
  • [10]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D]. 卜毓坚.湖南农业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