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超越“上/下”之争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8
作者
苗连营 [1 ]
郑磊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政建设;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统合模式;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1.03.009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道路之争,始终是观察中国宪政建设的一条重要线索。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是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和基本路径。然而,过分强调政府主导所带来的选择性建设、阶段论思维、单向度动力源等逻辑不足,以及回应社会变迁的迟钝与被动,正在消解这一模式本身的实效性基础。同时,自下而上模式的兴起尚不能独立满足转型期宪政建设的动力需求。因此,我国的宪政建设必须跳出"上下"之争的窠臼,寻求建立在开放、反思的政府能动与尊重、吸纳社会首创之上的第三条道路——统合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国家结构与制度变迁 [J].
何梦笔 .
读书, 2010, (12) :7-9
[2]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形成路径之反思 [J].
苗连营 .
河南社会科学, 2010, 18 (05) :13-18
[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进路——以整合发展观为视角 [J].
李海霞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4) :47-52+126
[4]   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自地方法制视角的观察 [J].
葛洪义 .
中国法学, 2010, (02) :51-58
[5]   略论“试点”的合法性基础 [J].
苏宇 .
政治与法律, 2010, (02) :77-83
[6]   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 [J].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2010, 32 (01) :3-5+7
[7]   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 [J].
苗连营 ;
李永超 .
浙江学刊, 2009, (06) :130-137
[8]   关于民主与宪政关系的再思考 [J].
王振民 .
中国法学, 2009, (05) :150-161
[9]   统合主义与中国研究:文献综述 [J].
刘倩 .
学海, 2009, (04) :47-61
[10]   略论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 [J].
叶海波 .
太平洋学报 , 2008, (03) :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