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着生藻类与水质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被引:17
作者
凌旌瑾 [1 ]
顾咏洁 [1 ]
许春梅 [1 ]
陈小华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群落动态; 水质因子; 多元分析; 黄浦江; 苏州河;
D O I
10.13198/j.res.2008.05.186.lingjj.031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对黄浦江和苏州河7个断面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持续1年的监测,分析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对7个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结合着生藻类的群落参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质主要因子与着生藻类群落参数间的回归模型,确定影响着生藻类群落参数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以硅藻占主要地位,着生藻类优势种以及各群落参数的季节变化明显;对水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所提取的3个主成分中,主成分1(PCA1)主要代表水体中CODCr和Chl-a含量,主成分2(PCA2)主要代表水体中DO和TP含量,主成分3(PCA3)主要代表水体中TN含量.其中PCA1和PCA2对着生藻类密度的影响较显著,主成分对着生藻类的其他群落参数影响不显著,表明着生藻类密度是指示河流水质状况的重要群落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上海市河道周丛藻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J].
梁霞 ;
李小平 ;
顾詠洁 .
环境科学, 2007, (08) :1662-1669
[2]   三峡库区藻类种群结构与密度变化及其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J].
况琪军 ;
周广杰 ;
胡征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2) :231-235
[3]   海南省近岸海域水生生态污染研究 [J].
潘英姿 ;
宋福 ;
高吉喜 ;
金羽 ;
符国基 ;
叶能录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1) :58-63
[4]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特性的探索性数据分析 [J].
柴超 ;
俞志明 ;
宋秀贤 ;
沈志良 .
环境科学, 2007, (01) :53-58
[5]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评价白洋淀水质现状 [J].
李凤超 ;
刘存歧 ;
管越强 ;
刘炜炜 ;
康现江 .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05-410
[6]   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汤溪水库为例 [J].
赵孟绪 ;
雷腊梅 ;
韩博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 (05) :386-392
[7]   北海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周年变化特征附视频 [J].
赖廷和 ;
邱绍芳 .
海洋通报, 2005, (05) :27-32
[8]   水体微型生物群落参数与水质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J].
王荣昌 ;
文湘华 ;
李翠珍 ;
钱易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4) :43-45+49
[9]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10]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薛薇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