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法律问题初探

被引:13
作者
许建宇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用工; 用工请求权; 签约; 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09.03.016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把建立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志从"签约"修改为"用工",研究与用工相关的法律问题显得日渐迫切。用工的内涵,可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行为。认定用工是否成立,我们应根据双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双方关系是否符合"从属性"标准要求等要件来作出判断。其中,对于"用工之日"的认定,应设置特别规定。关于如何理解用工和签约之间的效力关系,应区分"同时用工和签约"、"先用工后签约"、"先签约后用工"这三种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突破和疑点解析 [J].
王全兴 ;
黄昆 .
法学论坛, 2008, (02) :22-29
[2]   “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 [J].
许建宇 .
法学, 2006, (05) :90-98
[3]   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 [J].
侯玲玲 ;
王全兴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 (01) :67-74
[4]   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 [J].
吕琳 .
法商研究, 2005, (03) :30-3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常凯, 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编写组, 2007
[7]  
劳动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W.杜茨(WilhelmDutz)著, 2005
[8]  
劳动合同研究[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董保华主编, 2005
[9]  
劳动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全兴著, 2004
[10]  
社会法原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董保华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