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演化特征

被引:74
作者
王自强 [1 ]
高林志 [2 ]
丁孝忠 [2 ]
黄志忠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 扬子陆快; 华夏陆块; 淡色花岗岩; 大陆边缘;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2.03.006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形成和演化长期存在不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火山—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特征,大量新的测年数据以及淡色花岗岩(MPG)和含堇青石花岗闪长岩(CPG)等岩体的分布及产出的构造环境分析,再次探讨"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构造环境和演化特征。笔者等认为"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形成和演化与1.1~0.9Ga的"格林威尔运动"无关,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后的不同陆块(如扬子陆块、华夏陆块等)的大陆边缘沉积,经830~780Ma之晋宁运动期碰撞造山,进而构成新元古代中—晚期扬子古陆新的増生大陆边缘。晋宁期碰撞造山的特征是:在时间演化方面经历了早期初始强烈碰撞、挤压变形—松弛拉张接受不同规模裂陷盆地或裂谷火山—碎屑沉积—终期再碰撞演化过程;在空间变化方面则显示为构造环境的多样性。以湘、赣边界剪切断裂带和鄱阳湖—赣江剪切断裂带为界,形成三种不同的构造环境。湘黔桂代表的西部区段和赣西北代表的中部区段均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陆对接碰撞构造环境。但二者在挤压和拉张强度和规模的差别,导致两区段构造形态的不同。赣皖浙东部区段为活动大陆边缘具多列岛弧及弧后盆地的洋—陆俯冲—碰撞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赣西北新元古代修水组和马涧桥组SHRIMP锆石U-Pb年龄
    高林志
    黄志忠
    丁孝忠
    刘燕学
    庞建峰
    张传恒
    [J]. 地质通报, 2012, 31 (07) : 1086 - 1093
  • [2] 庐山筲箕洼组与星子岩群年代地层关系及SHRIMP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高林志
    黄志忠
    丁孝忠
    刘燕学
    张传恒
    王自强
    庞健峰
    韩坤英
    [J]. 地球学报, 2012, 33 (03) : 295 - 304
  • [3] 江南古陆中段沧水铺群锆石U-Pb年龄和构造演化意义
    高林志
    刘燕学
    丁孝忠
    张传恒
    王自强
    陈俊
    刘耀荣
    [J]. 中国地质, 2012, 39 (01) : 12 - 20
  • [4] 浙江诸暨地区石角-璜山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超镁铁质球状岩成因的启示
    王孝磊
    舒徐洁
    邢光福
    谢思文
    张春晖
    夏晗
    [J]. 地质通报, 2012, 31 (01) : 75 - 81
  • [5] 侵入梵净山群白岗岩锆石U-Pb年龄及白岗岩底砾岩对下江群沉积的制约
    高林志
    戴传固
    丁孝忠
    王敏
    刘燕学
    王雪华
    陈建书
    [J]. 中国地质, 2011, 38 (06) : 1413 - 1420
  • [6] 会理—东川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构造格架
    尹福光
    孙志明
    张璋
    [J]. 地质论评, 2011, 57 (06) : 770 - 778
  • [7] 湘东北前寒武纪仓溪岩群变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高林志
    丁孝忠
    庞维华
    刘燕学
    陆松年
    刘耀荣
    陈峻
    张玉海
    [J]. 地质通报, 2011, 30 (10) : 1479 - 1484
  • [8] 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武陵运动的制约
    高林志
    陈峻
    丁孝忠
    刘耀荣
    张传恒
    张恒
    刘燕学
    庞维华
    张玉海
    [J]. 地质通报, 2011, 30 (07) : 1001 - 1008
  • [9] 东川、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格架
    尹福光
    孙志明
    白建科
    [J]. 地层学杂志, 2011, (01) : 49 - 54
  • [10] 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修正——锆石U-Pb年龄对年代地层的制约
    高林志
    丁孝忠
    庞维华
    张传恒
    [J]. 地层学杂志, 2011, (01)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