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筲箕洼组与星子岩群年代地层关系及SHRIMP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30
作者
高林志 [1 ]
黄志忠 [2 ]
丁孝忠 [1 ]
刘燕学 [1 ]
张传恒 [3 ]
王自强 [3 ]
庞健峰 [1 ]
韩坤英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筲箕洼组; 星子岩群; 锆石SHRIMP定年; “江南造山带”; 赣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在庐山筲箕洼组中获得细碧岩SHIRMP锆石U-Pb年龄(840±6)Ma,MSWD=1.3,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3±4)Ma,MSWD=1.4,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1±3)Ma,对应的MSWD=1.47。而在星子群流纹岩中获得206Pb/238U年龄为(825±5)Ma,对应的MSWD=0.46。笔者依据上述精确锆石年龄,首次提出将筲箕洼组明确定位于星子岩群之下。本文结合"江南造山带"锆石U-Pb年龄:东部变质基底的双桥山群,西部变质基底梵净山群和似盖层下江群以及中部变质基底冷家溪群和似盖层板溪群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筲箕洼组定位于"武陵运动"之下的新元古代地层。依据星子岩群年龄数据,首次将星子岩群明确定位于筲箕洼组之上与双桥山群为同期的深变质岩。该年龄对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上述锆石U-Pb年龄标示了赣西北地区同样存在820 Ma界面上下的新元古代地层,为江南古陆变质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TEMORA 1: a new zircon standard for Phanerozoic U–Pb geochronology.[J].Lance P Black;Sandra L Kamo;Charlotte M Allen;John N Aleinikoff;Donald W Davis;Russell J Korsch;Chris Foudoulis.Chemical Geology.2003, 1
  • [2] 湘东北前寒武纪仓溪岩群变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高林志
    丁孝忠
    庞维华
    刘燕学
    陆松年
    刘耀荣
    陈峻
    张玉海
    [J]. 地质通报, 2011, 30 (10) : 1479 - 1484
  • [3] 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武陵运动的制约
    高林志
    陈峻
    丁孝忠
    刘耀荣
    张传恒
    张恒
    刘燕学
    庞维华
    张玉海
    [J]. 地质通报, 2011, 30 (07) : 1001 - 1008
  • [4] 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修正——锆石U-Pb年龄对年代地层的制约
    高林志
    丁孝忠
    庞维华
    张传恒
    [J]. 地层学杂志, 2011, (01) : 1 - 7
  • [5]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
    薛怀民
    马芳
    宋永勤
    谢亚平
    [J]. 岩石学报, 2010, 26 (11) : 3215 - 3244
  • [6] 黔东南—桂北地区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高林志
    戴传固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张传恒
    曹茜
    刘建辉
    [J]. 地质通报, 2010, 29 (09) : 1259 - 1267
  • [7] 庐山地区星子群碎屑锆石SI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关俊朋
    何斌
    李德威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 34 (03) : 402 - 407
  • [8]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
    高林志
    丁孝忠
    曹茜
    张传恒
    [J].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 1014 - 1020
  • [9] 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董树文
    薛怀民
    项新葵
    马立成
    [J].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 1021 - 1033
  • [10] 华北—江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再认识
    高林志
    张传恒
    刘鹏举
    丁孝忠
    王自强
    张彦杰
    [J]. 地球学报, 2009, 30 (04) : 433 -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