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国沙棘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14
作者
刘光琇 [1 ,2 ]
张威 [2 ]
陈桂琛 [1 ]
章高森 [2 ]
李田 [3 ]
安黎哲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3]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沙棘; 稳定碳同位素;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3.6 [沙棘];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分析了西部中国沙棘(Hippophate rhamnoides sinensis)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叶片δ13C值在-30.40‰-24.91‰之间变化,平均值约为-27.62‰,属于C3植物。随纬度和经度的升高,中国沙棘叶片δ13C值明显升高,而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沙棘叶片δ13C值与温度没有明显的关系,随蒸发量和日照时间的升高而升高,随降水量的升高有降低趋势,具有明显的气候意义。表明中国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是控制中国沙棘δ13C值变化或生长的主导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866 / 8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宁夏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J].
杨淑萍 ;
赵光平 ;
穆建华 ;
苏占胜 ;
马力文 ;
陈晓娟 .
中国沙漠, 2008, (06) :1169-1173
[2]   不同桉树品种稳定碳同位素研究 [J].
洪伟 ;
黄锦湖 ;
李键 ;
林晗 ;
陈灿 ;
吴承祯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8, (03) :289-293
[3]   生态垫覆盖对沙漠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J].
张建生 ;
张梅花 ;
李庆会 ;
汪永洋 ;
温源 .
中国沙漠, 2008, (02) :280-283
[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心叶驼绒藜种群更新的空间格局 [J].
刘彤 ;
赵新俊 ;
贾亚敏 ;
崔运河 ;
骆郴 ;
魏鹏 ;
张元杭 ;
林海荣 .
中国沙漠, 2008, (02) :258-265
[5]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不同叶形水势变化研究 [J].
付爱红 ;
陈亚宁 ;
李卫红 .
中国沙漠, 2008, (01) :83-88
[6]   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J].
孙惠玲 ;
马剑英 ;
王绍明 ;
张霞 .
中国沙漠, 2007, (06) :972-976
[7]   塔里木盆地胡杨两种形态叶片碳同位素特征研究 [J].
马剑英 ;
孙惠玲 ;
夏敦胜 ;
魏海涛 ;
陈发虎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51-55
[8]   荒漠植物红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马剑英 ;
陈发虎 ;
夏敦胜 ;
金明 ;
赵晖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47-954
[9]   不同生境间红树科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J].
黄建辉 ;
林光辉 ;
韩兴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4) :530-536
[10]   胡杨披针形叶与宽卵形叶的超微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差异 [J].
杨树德 ;
郑文菊 ;
陈国仓 ;
张承烈 ;
陈珈 ;
王学臣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1)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