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下成岩环境分析——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为例

被引:4
作者
张守鹏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油质差异; 油气保存; 地下成岩环境;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Es4(上)亚段的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套烃源岩的油气,在不同部位或不同深度的储集段,其油气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层段的原油偏稠化程度较高,有些则质轻、色纯。含气层则分布于Es4(上)亚段的较深部位,常见残留沥青质分布。这一现象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不同层段地下环境条件的不同,油气保存程度存在差别。进一步研究证实,油气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地下成岩演化机制有关。通过对RD1井Es4(上)亚段的分析,发现这一特定的成岩环境具备弱酸(pH值5.7~6.8)和偏还原(氧化还原电位小于-10 mV)条件。同时,成岩期矿物也具备某些可以识别的特征,如光学镜下的自生高岭石晶簇和自形黄铁矿的出现以及有机相的蓝色荧光色调等。具备该成岩环境的储集体,油气能够长时期保存;在这一环境影响带的上方,原油极易稠化;而在其下方,原油则易发生裂解,形成气藏。这一成岩环境条件的落实对于解决新、老地层油气成藏潜力、液态烃保存的有效性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评价 [J].
罗月明 ;
刘伟新 ;
谭学群 ;
杨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4) :384-390
[2]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成岩作用 [J].
王宝清 ;
章贵松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6) :518-522+528
[3]   渗滤液污染羽中沉积物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研究 [J].
董军 ;
赵勇胜 ;
王翊虹 ;
陈忠荣 ;
刘莹莹 ;
韩融 .
环境科学, 2006, (12) :2558-2563
[4]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J].
楼章华 ;
朱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584-593
[5]   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吴诗勇 ;
李自安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2) :58-64
[6]   海相地层水文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J].
楼章华 ;
金爱民 ;
付孝悦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 (03) :501-505
[7]   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刘建清 ;
赖兴运 ;
于炳松 ;
陈晓林 ;
隋成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65-72+77
[8]   南海深水海域近代沉积物中饱和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J].
林卫东 ;
周永章 ;
沈平 ;
郝银全 ;
付善明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123-126+136
[9]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郭彤楼 ;
楼章华 ;
马永生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1) :3-9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J].
王鹏 ;
赵澄林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