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华北暴雨模拟中微物理方案的对比试验

被引:47
作者
马严枝 [1 ,2 ]
陆昌根 [1 ]
高守亭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关键词
WRF模式; 微物理方案; 网格嵌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中尺度模式多种物理过程中,微物理过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不仅直接影响降水预报,而且也影响模式的动力过程。微物理方案有明确的物理基础,但是在实际暴雨模拟中,究竟采取哪一种方案的结果更理想,需要深入比较,因为不同的微物理方案对降水模拟结果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V3.2.1版本),采用36km、12km和4km的格点分辨率,选用七种微物理方案,对2010年8月18~19日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从降水落区和强度方面对总降水的预报性能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微物理方案,可以不同程度地模拟这场暴雨的范围和强度,且选择合理的微物理方案对细网格(4km)嵌套的模拟也可以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暴雨模拟的分辨率,为暴雨中小尺度成因分析提供了参考。其中,水平分辨率为36km时,Lin方案模拟的雨带范围和降水强度与实况拟合的最好;水平分辨率为12km时,Thompson方案模拟的强降水位置、强度与实况最为接近;而水平分辨率为4km时,WSM6方案模拟的强降水位置、强度与实况拟合得较好。再结合垂直速度、涡度、散度和雨水混合比等基本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微物理方案对降雨预报的影响,所得的结论对我国华北暴雨强降水预报和中尺度模式微物理过程在业务和研究方面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35 / 85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暴雨模拟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J].
伍华平 ;
束炯 ;
顾莹 ;
胡少立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2) :175-180
[2]   WRF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简介 [J].
胡向军 ;
陶健红 ;
郑飞 ;
王娜 ;
张铁军 ;
刘世祥 ;
尚大成 .
甘肃科技, 2008, 24 (20) :73-75
[3]   WRF模式中的微物理过程及其预报对比试验 [J].
闫之辉 ;
邓莲堂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06) :1-6
[4]   WRF模式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预报的影响 [J].
牛俊丽 ;
闫之辉 .
科技信息, 2007, (23) :17-20
[5]   MM5模式显式微物理方案的对比分析 [J].
楼小凤 ;
周秀骥 ;
胡志晋 ;
王鹏云 ;
史月琴 .
气象科技, 2004, (01) :6-12
[6]   中尺度模式云降水物理方案介绍 [J].
楼小凤 ;
胡志晋 ;
王鹏云 ;
周秀骥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S1) :49-59
[7]   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 [J].
刘奇俊 ;
胡志晋 .
气象科技, 2001, (02) :1-10
[8]  
CAMS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陈德辉等著, 2004
[9]  
An Experiment Using the High Resolution Eta and WRF Models to Forecast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India[J] . Y. V. Rama Rao,H. R. Hatwar,Ahmad Kamal Salah,Y. Sudhakar.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 2007 (8)
[10]  
The mesoscale and microscal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in midlatitude cyclones. Part VIII: A model for the "seeder-feeder" process in warm-frontal rainbands .2 Rutledge SA,Hobbs PV.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