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全国明
赵本良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2]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鸭稻共作; 生长性状; 产量性状; 叶绿素含量; 根冠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对比实验,探讨了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植株的高度和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增大了水稻地下部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利于水稻地下部根系的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鸭稻共作能提高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可防止水稻在后期的过早枯黄与衰败,从而增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性能及其持续时间;鸭稻共作还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减少空(秕)粒数,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鸭稻共作生态技术的生产实践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53 / 10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J].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王绍华.应用生态学报. 2008(12)
[2]   稻鸭共作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 [J].
全国明 ;
章家恩 ;
陈瑞 ;
许荣宝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9) :2023-2028
[3]   稻鸭共作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J].
全国明 ;
章家恩 ;
滕丽丽 ;
陈瑞 ;
许荣宝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3) :1-5
[4]   鸭稻共作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章家恩 ;
许荣宝 ;
全国明 ;
陈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9) :1959-1964
[5]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J].
禹盛苗 ;
欧阳由男 ;
张秋英 ;
彭钢 ;
许德海 ;
金千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52-1256
[6]   鸭稻共作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J].
章家恩 ;
赵美玉 ;
陈进 ;
黄兆祥 .
生态科学, 2005, (02) :117-119
[7]   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J].
王强盛 ;
黄丕生 ;
甄若宏 ;
荆留明 ;
唐和宝 ;
张春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639-645
[8]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 Ⅰ.土壤物理性状及养分动态变化 [J].
甘德欣 ;
黄璜 ;
黄梅 ;
向平安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24-28
[9]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J].
王华 ;
黄璜 ;
杨志辉 ;
廖晓兰 .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04) :23-26+44
[10]   稻鸭共作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初探 [J].
马国强 ;
庄雅津 ;
周铭成 .
农业装备技术, 2002, (0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