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前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伸展构造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林
魏国齐
杨威
张培军
吴世祥
不详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院与地球科学学院
[2]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3]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4]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江苏徐州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5] 河北廊坊
[6] 四川成都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巴山前; 飞仙关组; 开江—梁平海槽; 鲕滩气藏; 构造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体系划分,探讨了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具有深层和浅层2种构造样式.浅层为沿早三叠世嘉陵江组的石膏层滑脱变形的薄皮冲断构造,属燕山—喜山期推覆构造;深层为二叠系—早三叠世层系的伸展断陷构造,属海西期的伸展变形构造.早期伸展断层控制了同期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形成一系列复式地垒和地堑的结构,在斜坡带见滑动变形、碎屑流等构造现象.在断层控制的边缘及地垒区鲕滩发育,呈北西向展布,为油气有利勘探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四川宣汉河口地区飞仙关早期碳酸盐蒸发台地边缘沉积特征 [J].
张静 ;
王一刚 .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19-22+11
[2]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f 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
[3]   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效应 [J].
彭元桥 ;
殷鸿福 .
地学前缘, 2002, (03) :85-93
[4]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杨家静 ;
王一刚 ;
王兰生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周国源 .
沉积学报, 2002, (02) :349-352
[5]   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J].
黄思静 ;
石和 ;
张萌 ;
沈立成 ;
刘洁 ;
武文慧 .
沉积学报, 2001, (04) :481-487
[6]   根据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资料探讨秦岭二叠纪的海盆重建 [J].
吴时国,殷鸿福 .
西北地质科学, 1994, (01) :35-44
[7]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J].
强子同 ;
文应初 ;
唐杰 ;
沈照国 .
沉积学报, 1990, (01) :79-90
[8]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9]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罗志立主编, 1994
[10]  
西昌-滇中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地史演化[M]. 重庆出版社 , 周名魁,刘俨然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