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油气沿输导层优势侧向运移的控因分析

被引:11
作者
王建伟 [1 ]
宋国奇 [2 ]
宋书君 [3 ]
王新征 [1 ]
高侠 [4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地质所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地质所
[4]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输导层; 驱动机制; 侧向运移;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钻井、测井、地层水测试和油气地球化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及流体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驱动机制下油气沿输导层优势侧向运移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浮力、水动力和异常流体压力是研究区油气运移的3种主要驱动机制类型;在浮力驱动下,中、浅部输导层正向构造"脊"控制着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在异常流体压力系统及其周缘,活动性断裂带诱发超压流体沿优势通道侧向运移、集中泄流泄压;在深部输导层正常压实环境下,油气受水动力和浮力联合驱动发生运移,优势运移路径主要受正向构造"脊"的控制,但输导层渗流能力非均质性也对其产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55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油气二次运移的驱动机制转换及其石油地质学意义——以牛庄洼陷及其南缘为例 [J].
王建伟 ;
宋国奇 ;
宋书君 ;
王新征 ;
韩忠义 ;
赵密福 .
地质学报, 2007, (10) :1423-1431
[2]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 [J].
王建伟 ;
宋书君 ;
王新征 ;
赵密福 ;
万从礼 ;
牛富玲 .
石油学报, 2007, (05) :39-44+50
[3]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J].
朱筱敏 ;
王英国 ;
钟大康 ;
张琴 ;
张枝换 ;
张善文 ;
吕希学 .
地质学报, 2007, (02) :197-204+289
[4]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J].
郭兴伟 ;
施小斌 ;
丘学林 ;
吴智平 ;
李伟 ;
李凌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6-11
[5]   东营断陷盆地地层流体超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 [J].
隋风贵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17-21+137
[6]   东营凹陷南斜坡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J].
刘震 ;
张善文 ;
赵阳 ;
高先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84-86
[7]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意义 [J].
张林晔 ;
孔祥星 ;
张春荣 ;
周文 ;
徐兴友 ;
李政 .
地球化学, 2003, (01) :35-42
[8]   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体成因模式与成藏规律 [J].
毕义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12-15+8
[9]   复合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流向研究的意义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瞿辉 ;
雷振宇 ;
池英柳 .
石油学报, 2001, (04) :7-12+9
[10]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