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分析

被引:28
作者
景钦隆
毛新武
何洁仪
刘建平
机构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分析;
D O I
10.13590/j.cjfh.2010.02.017
中图分类号
R155.3 [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标准,利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收集2006-2008年暴发资料,建立excel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库,按季节、月份、致病因素、致病食品、就餐场所、引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89起,发病2678例,死亡6例,平均每起发病14.17例,罹患率13.47%,病死率0.22%。查明致病因素共166起,占总数的87.83%;微生物性暴发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8.20%和70.95%;有毒动植物性暴发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6.67%。微生物性(17.27例)平均每起患者数最多;化学性罹患率(91.83%)最高;有毒动植物性病死率(1.86%)最高。结论应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吴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 United States; 2006.[J].Ayers; L T;Williams; I T;Gray; S;Griffin; P M;Hall; A J.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2009, 22
[3]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Disease Outbreaks — United States; 1998-2002.[J].Michael Lynch;John Painter;Rachel Woodruff;Christopher Braden.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Surveillan.2006, SS-1
[4]   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J].
景钦隆 ;
毛新武 ;
刘于飞 ;
刘建平 .
华南预防医学, 2009, 35 (01) :8-11
[5]   2000-2007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及对策 [J].
田明胜 ;
郑雷军 ;
彭少杰 ;
李洁 ;
张磊 ;
戚柳彬 ;
赵宇翔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 (06) :514-517
[6]   2004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J].
陈艳 ;
刘秀梅 ;
樊永祥 ;
王茂起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 (06) :503-506
[7]   2005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J].
刘秀梅 ;
陈艳 ;
郭云昌 ;
王竹天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 (06) :506-509
[8]   成都市2004-2006年食源性疾病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附视频 [J].
彭柟 ;
李晓辉 ;
刘艳 .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7, (02) :97-101
[9]   食品安全——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J].
陈君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8) :5-6
[10]   北京市2001—200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 [J].
傅济 ;
高星 ;
郭子侠 ;
殷全喜 ;
梁万年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