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

被引:14
作者
王世杰
刘秀明
张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
[3] 贵州贵阳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红色风化壳; 次生石英; 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 贵州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5.01.004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贵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缺乏沉积记录其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还不很明晰,而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可能蕴涵着重要的地质演化信息。本文对贵州多个原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产出的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进行了裂变径迹方法测年。结果显示,石英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从1Ma到25Ma,且远远地小于其三叠纪和寒武纪的母岩年龄;结合贵州25Ma到1Ma的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裂变径迹年龄值可以排除石英来源于母岩碎屑、成岩过程的次生形成以及火山活动产生的热水沉淀或交代形成的可能性,而只能推断为该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于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产生的富硅流体中沉淀形成;各剖面石英的年龄值与新生代的青藏高原夷平期、华南红土期、贵州构造稳定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风化-气候期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次生石英裂变径迹测年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 [J].
潘保田 ;
高红山 ;
李吉均 .
地理科学, 2002, (05) :520-526
[2]   夷平面研究的再评述 [J].
崔之久 ;
冯金良 ;
刘耕年 ;
李德文 .
科学通报, 2001, (21) :1761-1768
[3]   裂变径迹研究三峡九湾溪断裂带断裂时期 [J].
张峰 ;
王世杰 .
地球化学, 2000, (02) :162-166
[4]   白云岩风化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的意义——以黔北新蒲剖面为例 [J].
季宏兵 ;
欧阳自远 ;
王世杰 ;
周德全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6) :504-513
[5]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王世杰 ;
季宏兵 ;
欧阳自远 ;
周德全 ;
郑乐平 ;
黎廷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5) :441-449
[6]   纪念台维斯侵蚀循环、准平原学说诞生一百周年 [J].
李吉均 .
兰州大学学报, 1999, (03) :157-163
[7]   冶里-亮甲山组硅岩成因新探 [J].
张玉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4) :39-41+85
[8]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 [J].
崔之久 ;
高全洲 ;
刘耕年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78-386
[9]   裂变径迹法在金矿研究中的应用 [J].
胡瑞英,程景平,郭士伦,郝秀红 .
地球化学, 1995, (02) :188-192
[10]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裂变径迹成矿时代研究 [J].
张峰 ;
杨科佑 .
科学通报, 1992, (17) :1593-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