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全新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以青海湖江西沟2号遗迹为例

被引:32
作者
侯光良 [1 ,2 ]
魏海成 [3 ]
鄂崇毅 [1 ,2 ]
孙永娟 [3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人类活动;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2 [];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青海湖江西沟遗迹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处有连续地层的重要细石器文化遗存,对其人类活动指标(石器、动物碎骨、陶片等)与环境指标(磁化率、色度、孢粉及集成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细石器文化与环境变化关系密切,在全新世JXG2细石器狩猎者一直生活在以蒿为主的草原环境。在9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环境状况不断好转,人类已经在湖区活动,并逐渐增强;9kaBP后最佳的水热组合,较高的草原覆盖,为细石器狩猎者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推动文化进入鼎盛期;6kaBP后随着环境干冷化,细石器文化也开始衰弱。孢粉分析发现96kaBP高的禾本科含量及种类丰富的杂草花粉,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禾本科含量在6.74kaBP保持较高水平,此时段恰是陶片开始出现并普遍使用的时期,推测与JXG2先民尝试种植农作物有关。高原东北缘在6kaBP之前为细石器文化,6kaBP之后高原史前文化开始发生分化,细石器狩猎者活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上,农业种植者占据了较低的河谷地带,在二者交接地带,形成了兼具细石器文化与农业种植文化特征土著新石器文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序列的集成重建 [J].
侯光良 ;
鄂崇毅 ;
肖景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9) :1117-1123
[2]   中国全新世分区气温序列集成重建及特征分析 [J].
侯光良 ;
方修琦 .
古地理学报, 2012, 14 (02) :243-252
[3]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色度特征及气候意义——以关中平原西部梁村剖面为例 [J].
丁敏 ;
庞奖励 ;
黄春长 ;
彭淑贞 ;
杨炯 ;
陈栋栋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05) :92-97
[4]   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次扩张与环境演变 [J].
侯光良 ;
许长军 ;
樊启顺 .
地理学报, 2010, 65 (01) :65-72
[5]   湖北屈家岭遗址孢粉、炭屑记录与古文明发展 [J].
李宜垠 ;
侯树芳 ;
莫多闻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6) :702-710
[6]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晚更新世人类遗存与生存模式 [J].
高星 ;
周振宇 ;
关莹 .
第四纪研究, 2008, (06) :969-977
[7]   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体 [J].
李宜垠 ;
周力平 ;
崔海亭 .
科学通报, 2008, (09) :991-1002
[8]   黄土花粉分析的筛析—重液综合法 [J].
李小强 ;
尚雪 ;
周新郢 ;
张宏宾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63-667
[9]   略论青藏高原的旧石器和细石器 [J].
汤惠生 .
考古, 1999, (05) :44-54
[10]   试论宗日遗址的文化性质 [J].
陈洪海 ;
格桑本 ;
李国林 .
考古, 1998, (05)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