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细胞质小麦育种技术

被引:20
作者
吴郁文
张翠兰
刘春光
任树新
张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
[3]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关键词
细胞质效应; 核质互作; 有益遗传变异; 异源细胞质小麦新品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采用核置换回交技术创制出新型异源细胞质小麦 ,通过对同质异核系、同核异质系的比较研究 ,证明部分异源细胞质对小麦产量性状、籽粒品质、耐盐性、抗病性等可以产生有益的遗传效应 ,其中以粗厚山羊草、节节麦、和偏凸山羊草的细胞质效应最好 .核质杂种优势的有无和大小因具体的核质组合和性状而不同 .培育成功优质、抗病、抗逆、异源细胞质小麦新种质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新品种在生产试验、示范、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 ,通过品种预审 .异源细胞质小麦遗传变异和利用的探讨对新品种选育和遗传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D2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成及其特性的研究 [J].
吴郁文 ;
张翠兰 ;
刘春光 ;
任树新 ;
张炎 .
科学通报, 1994, (17) :1618-1621
[2]   抗旱、丰产的核质杂种小麦NC的选育和利用初报 [J].
陈孝 ;
张文祥 ;
杜振华 .
作物杂志, 1992, (01) :11-11
[3]   细胞培养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 [J].
张炎 ;
张翠兰 ;
吴郁文 ;
任树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03) :216-219
[4]   克服节节麦×普通小麦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J].
张炎 ;
吴郁文 ;
张翠兰 ;
张帆 ;
汪永祥 ;
袁淑安 ;
肖洪佑 .
作物学报, 1982, (02) :137-140
[5]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庄巧生, 1996
[6]  
Agronomic and bred-marking performance of fertile alloplasmic wheat .2 Kofoid K D,Maan S S. Crop Sci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