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兰忠明
张辉
吴一群
林新坚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紫云英; 砂培; 难溶性磷; 吸收;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10.020
中图分类号
S551.9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吸收和利用难溶性磷酸盐(Al-P和Fe-P)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在不同磷源中的生长性状、生物量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的吸磷量有很大差异。从株高、茎粗、分枝数性状方面来看,均表现为K-P>Al-P>Fe-P>CK,且两种难溶性磷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大多数紫云英基因型来说Al-P的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量都显著大于Fe-P,说明紫云英更容易活化和吸收Al-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在利用难溶性磷时都显著高于余江大叶和弋江籽。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在不同磷源中,地上部、地下部吸磷量及总吸磷量也均表现为K-P>Al-P>Fe-P>CK,即对不同磷源的吸收能力均以K-P最高,Al-P大于Fe-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的吸收量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表明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具有较强的溶解吸收能力。从植株吸磷量与生物量关系可以看出,紫云英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鲜质量增加时,植株吸收磷的养分质量分数也随着增加,呈显著正相关。CK和Al-P处理总干物质量与总吸磷量拟合回归关系显著,但对水溶性K-P和Fe-P处理相关回归关系效果不明显,说明紫云英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时,对Al-P吸收富集优于Fe-P。
引用
收藏
页码:1454 / 14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J].
陈坚 ;
张辉 ;
朱炳耀 ;
林新坚 .
作物学报, 2011, 37 (09) :1592-1596
[2]   低磷胁迫下大麦磷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J].
普晓英 ;
赵大伟 ;
曾亚文 ;
杜娟 ;
杨树明 ;
杨涛 ;
赵春艳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6) :1329-1333
[3]   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 [J].
曹卫东 ;
黄鸿翔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4) :1-3
[4]   水稻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物活化特性的关系 [J].
李永夫 ;
罗安程 ;
魏兴华 ;
姚旭国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5) :493-498
[5]   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秧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 [J].
郭再华 ;
贺立源 ;
徐才国 .
作物学报, 2005, (10) :1322-1327
[6]   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 [J].
沈宏 ;
杨存义 ;
范小威 ;
严小龙 .
生态环境, 2004, (04) :633-635
[7]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孔宏敏 ;
何圆球 ;
吴大付 ;
李成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782-786
[8]   不同菜豆基因型根系对难溶性磷的活化吸收 [J].
赵明 ;
沈宏 ;
严小龙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4) :435-440
[9]   植物高效利用土壤难溶态磷研究动态及展望 [J].
王庆仁 ;
李继云 ;
李振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02) :107-116
[10]   磷胁迫条件下油菜、肥田萝卜对难溶性磷的活化与利用 [J].
李健梅 ;
曹一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Z1)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