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胁迫下大麦磷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10
作者
普晓英 [1 ]
赵大伟 [2 ]
曾亚文 [1 ]
杜娟 [1 ]
杨树明 [1 ]
杨涛 [1 ]
赵春艳 [2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麦; 磷高效; 基因型; 筛选;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6.035
中图分类号
S512.3 [大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获得大麦(Hordeumv ulgare Linn.)磷高效育种的材料,分别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32和36.6mg·kg-1的条件下,对180个大麦品种进行磷高效材料的筛选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磷高效差异很大;中国大麦茎干重和地上重极显著高于美国大麦(P=0.000);裸大麦(H.vulgare var.nudum)有效穗、分蘖数和茎干重极显著高于皮大麦(H.oldeum vulgateL.);多棱大麦(Hordeum vulgareL.)分蘖数、茎干重和地上干重极显著高于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on L.)。磷效率用耐低磷力和品种适应性来描述,用籽粒产量计算耐低磷力,云啤1号(122.3%,231.43%)、Z050P004Q(109.81%,214.40%)和YS500(101.08%,566.14%)等是供试样品中磷高效较高的品种。该实验结果为云南地区进一步选育磷高效的大麦品种提供了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329 / 13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低磷胁迫对小麦代换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 [J].
郑金凤 ;
白志英 ;
李存东 ;
赵金峰 ;
毕常锐 ;
肖凯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11 (02) :233-238
[2]   不同农作制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J].
杨皓宇 ;
赵小蓉 ;
曾祥忠 ;
蒲波 ;
王昌桃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2344-2348
[3]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Cu和Cd含量及活化率的影响 [J].
刘景 ;
吕家珑 ;
徐明岗 ;
张文菊 ;
陈苗苗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3) :914-919
[4]   水稻磷高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筛选鉴定 [J].
杜娟 ;
曾亚文 ;
杨树明 ;
普晓英 ;
杨涛 ;
杜威 ;
王雨辰 ;
赵大伟 .
生态环境, 2008, (03) :1151-1156
[5]   低磷胁迫下木豆利用磷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制 [J].
秦丽凤 ;
玉永雄 ;
黎晓峰 ;
顾明华 .
生态环境, 2007, (06) :1719-1722
[6]   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筛选 [J].
柏栋阴 ;
冯国华 ;
张会云 ;
陈荣振 ;
王晓军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3) :407-410+415
[7]   云南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与籼粳亚种间的关系 [J].
杜娟 ;
曾亚文 ;
张云孙 ;
普晓英 ;
杨树明 ;
杨晓娟 ;
邰丽梅 ;
郭云周 .
生态环境, 2007, (01) :135-139
[8]   植物磷转运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J].
王萍 ;
陈爱群 ;
余玲 ;
徐国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584-591
[9]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研究 [J].
申时全 ;
曾亚文 ;
普晓英 ;
杜娟 ;
李绅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569-1572
[10]   云南稻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形态及品质性状的关系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汪禄祥 ;
刘家富 ;
普晓英 ;
杜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2) :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