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82
作者
付晓飞 [1 ]
平贵东 [1 ]
范瑞东 [2 ]
刘宗堡 [1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 大庆榆树树林油田开展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倒灌”运移; 油源断层; 断裂密集带; 下盘河道砂; 运聚;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油"倒灌"运聚成藏的复杂性,使得如何进一步扩大储量区和已探明区块如何开发成为困扰勘探家的两大难题。扶杨油层油成藏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断层密度大、规模小且密集成带;二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处于物源交汇区,主要的储集体河道砂展布规律难以预测。本研究在系统油源对比的基础上,以断裂形成演化为核心,标定油源断层,分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及其控油规律,建立了成藏模式。油源对比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成藏关键时刻为明水组沉积末期,因此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以及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为主要的油源断层,油在超压作用下沿着油源断层"倒灌"运移,下排的深度一般为200m,因此只有扶杨油层的顶部才是有利的目的层。扶杨油层断裂具有密集成带的特征,油源断层多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是主要的控藏断裂。油沿油源断层"倒灌"运移动力条件、断裂多期变形机制以及反转期青山口组泥岩水平拆离作用形成的水平裂缝的输导作用决定油主要富集在油源断层下盘河道砂中,在油源断层控制的地垒型断块中油最富集,断裂密集带处于构造低部位,不是主要的富集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58 / 5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J].
胡望水 ;
吕炳全 ;
张文军 ;
毛治国 ;
冷军 ;
官大勇 .
地质科学, 2005, (01) :16-31
[2]   松辽盆地继承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J].
云金表 ;
金之钧 ;
殷进垠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04) :379-385
[3]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 [J].
傅广 ;
张云峰 ;
杜春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5) :22-24
[4]   含油气系统术语、研究流程与核心内容之我见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范土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7
[5]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 [J].
迟元林 ;
萧德铭 ;
殷进垠 .
地质学报, 2000, (04) :371-377
[6]   确定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研究方法的探讨 [J].
燕烈灿 ;
黄卫东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4) :270-274+344
[7]   松辽盆地“T2”天然水力断裂系统 [J].
梅廉夫,费琪,徐思煌 .
地球科学, 1996, (06) :68-68
[8]   松辽盆地坳陷期T2断层成因机制分析 [J].
刘德来,陈发景,温详泉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1) :23-27
[9]   吐哈盆地侏罗系褐煤中脱A环芳香三萜烃类的检出及其成因 [J].
王春江,夏燕青 .
沉积学报, 1995, (S1) :138-146
[10]   松辽盆地“T2”断层系及青山口早期伸展裂陷 [J].
胡望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8-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