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沉积-剥蚀特点

被引:3
作者
周雁 [1 ]
金之钧 [1 ]
汤良杰 [2 ]
李儒峰 [2 ]
机构
[1] 不详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波动地质学; 沉积-剥蚀; 楚雄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沉积波动分析等技术,对楚雄盆地的祥云小青坡、安龙堡、元谋洒芷、禄丰一平浪以及乌龙1井、云参1井等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剥蚀特征分析,并分别建立了沉积波动方程。经分析,楚雄晚三叠世前陆盆地主要存在4种沉积-剥蚀类型,即界面型、早沉积晚剥蚀型、沉积型和早剥蚀晚沉积型。4种沉积-剥蚀类型与前陆盆地结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造山带、逆冲推覆带、前陆凹陷带和前陆隆起带分别为界面型、早沉积晚剥蚀型、沉积型和早剥蚀晚沉积型沉积-剥蚀分布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80 / 687+702 +7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J]. 金之钧,王清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2]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J].
李景明 ;
魏国齐 ;
李东旭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1) :1-6
[3]   陆缘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 [J].
金之钧 ;
汤良杰 ;
杨明慧 ;
王清晨 .
石油学报, 2004, (01) :8-12+18
[4]   楚雄前陆盆地的油气特征 [J].
尹福光 ;
许效松 ;
万方 ;
谭富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308-312
[5]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现状及建议 [J].
王根海 .
石油学报, 2000, (05) :1-7
[6]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几点认识 [J].
马新华 ;
魏国齐 ;
钱凯 ;
李亚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14-117
[7]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J].
康竹林 ;
翟光明 .
石油学报, 1995, (04) :1-8
[8]   波动地质学在黄骅坳陷演化分析中的应用─—再论地壳波状运动 [J].
B.И.施比伊曼 ;
张一伟 ;
金之钧 ;
刘国臣 .
石油学报, 1994, (S1) :19-26
[9]   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主要问题与勘探方向 [J].
马力 ;
陈继贤 ;
支家生 ;
丁晓 .
南方油气地质, 1994, (01) :15-29
[10]  
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