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油藏均衡驱替开发效果论证

被引:31
作者
冯其红 [1 ]
王相 [1 ]
王端平 [2 ]
黄迎松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水驱; 油藏开发; 均衡驱替; 注采井距设计; 注采压差优化设计;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注水开发是目前油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受地层、流体、井网等条件的影响,注入水在地下驱替不均衡。油田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开发调整措施面临较大的困难。生产实践表明,注入水在地下驱替的均衡程度与油藏开发效果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均衡驱替的概念用以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方案设计,但目前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定性认识,缺少定量的、理论上的论证。因此,基于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首先推导注水开发过程中各注采方向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式,来描述各注采方向的驱替动态;然后推导各注采方向的驱替动态和油田开发净现值的关系式,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推导均衡驱替注采井距及注采压差优化设计公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 [J].
严科 ;
张俊 ;
王本哲 ;
马晓明 .
特种油气藏, 2015, 22 (05) :86-89+155
[2]   高邮凹陷北斜坡韦码地区阜宁组油气富集差异分析 [J].
徐健 .
石油实验地质, 2015, 37 (02) :164-171
[3]   低渗透油藏平面波及系数评价及改善潜力 [J].
曹仁义 ;
周焱斌 ;
熊琪 ;
阎逸群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1) :74-77+83
[4]   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济阳坳陷博兴洼陷为例 [J].
徐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4) :107-110+118
[5]   多层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J].
冯其红 ;
王波 ;
王相 ;
马小飞 .
特种油气藏, 2014, 21 (04) :85-88+154
[6]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合理井距确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J].
崔传智 ;
杨赤宸 ;
牛栓文 ;
路智勇 ;
张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4) :53-56+114
[7]   基于层间均衡驱替的分层注水井层间合理配注方法 [J].
崔传智 ;
姜华 ;
段杰宏 ;
杨勇 ;
王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5) :94-96+117
[8]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J].
韩大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583-591
[9]   论老油田实施二次开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J].
胡文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1) :1-5
[10]   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 [J].
韩大匡 .
石油学报, 2007, (02)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