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分析

被引:2
作者
陈锦艳
机构
[1] 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药源性异动症; 病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01~2013-12间收治的242例帕金森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发生药源性异动症42例,对异动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药物使用史、症状出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的发生率为17.36%(42/242),其中剂峰异动22例,占52.38%(22/42);肌张力障碍18例,占42.86%(18/42);双相异动2例,占4.76%(2/42)。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疗程>5年、药物剂量≥350 mg/d、发病年龄<60岁是发生药源性异动症的主要因素,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P<0.05)。病情严重程度与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是左旋多巴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药物用量大、服用时间长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帕金森病时,症状改善后应注意控制用药剂量或使用其他药物替代部分用量,以降低发病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γ-氨基丁酸与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李小茜
    何建成
    [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 42 (03) : 6 - 8
  • [2]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参与天芪平颤颗粒预防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发生
    吴娜
    宋璐
    杨新新
    魏江磊
    刘振国
    [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 10 (09) : 1018 - 1024
  • [3] ERK通路参与可持续释放左旋多巴微球减少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杨新新
    任甜甜
    宋璐
    吴娜
    袁伟恩
    刘振国
    [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2012, (01) : 9 - 13
  • [4] 左旋多巴诱导帕金森病异动症与纹状体DARPP-32磷酸化的关系
    宋璐
    马雅萍
    刘振国
    巴茂文
    卞雷斯
    [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8 (01) : 1 - 4
  • [5]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十年进展[J]. 汪锡金,张煜,陈生弟.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01)
  • [6] 新药物剂型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陈海波
    李淑华
    [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9, 9 (03) : 242 - 245
  • [7] 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参与异动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 罗瑞静,何建成.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3 (03)
  • [8]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周明珠
    刘振国
    干静
    陆丽霞
    吴佳英
    陈伟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11)
  • [9] Waveform analysis of tremor may help to differentiate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drug-induced parkinsonism
    Jang, W.
    Han, J.
    Park, J.
    Kim, J-S
    Cho, J. W.
    Koh, S-B
    Chung, S. J.
    Kim, I. Y.
    Kim, H-T
    [J].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2013, 34 (03) : N15 - N24
  • [10] Risk factors for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J] . Ana Contreras,Francisco Grandas.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 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