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前寒武纪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以北京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为例
被引:28
作者:
梅冥相
孟庆芬
高金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微生物席砂质碎片;
大红峪组;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1 [寒武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其识别常常比较困难。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南口虎峪一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大红峪组(1650~1600Ma),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为有规律的沉积相序特征,成为将大红峪组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的主要标志。在大洪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层中,一种类似于碳酸盐岩中的“内碎屑”的奇特的砂质碎片,代表了前寒武纪海侵砂岩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该砂质碎片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组成系列席底构造,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微生物席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因此,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及其相关的席底构造的发现,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特别是那些常常被厘定为前寒武纪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沉积构造;同时也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这些特别的沉积构造对前寒武纪沉积环境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