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生态修复技术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方案

被引:3
作者
赵来军
胡月
黄炜
机构
[1]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补偿; 面源污染; 污染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15 ;
摘要
针对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适用于点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无法有效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引入生态修复技术,选取美人蕉作为修复植物,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模型。并以2005年太湖流域COD削减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生态补偿方案激励太湖流域苏浙沪各地区合作治污可降低流域治理成本约5%,引入生态修复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合作治污成本约12%;引入生态修复技术后,为促进苏浙沪各地区合作治污,提升整个流域的治理效率,应建立流域地区间生态补偿机制,太湖流域实证研究确定了地区之间的补偿标准:浙江省对江苏省、上海市的COD生态补偿价格为6648.30元/吨、8164.21元/吨。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湖泊流域跨界水污染合作平调模型研究 [J].
赵来军 ;
曹伟 .
系统工程学报, 2011, (03) :367-372
[2]   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 [J].
江惠霞 ;
肖继波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1, (03) :138-143
[3]   湖泊流域跨界水污染转移税协调模型 [J].
赵来军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 (02) :364-370
[4]   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J].
卜发平 ;
罗固源 ;
许晓毅 ;
曹佳 ;
舒为群 .
中国给水排水, 2010, 26 (03) :14-17
[5]   基于COD通量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J].
王飞儿 ;
徐向阳 ;
方志发 ;
俞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3) :259-263
[6]   植物浮床-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 [J].
魏瑞霞 ;
武会强 ;
张锦瑞 ;
李富平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1) :68-74
[7]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 [J].
胡萍 ;
周青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 (04) :447-451
[8]   高效净化氮磷污水的湿地水生植物筛选与组合 [J].
韩潇源 ;
宋志文 ;
李培英 .
湖泊科学, 2008, (06) :741-747
[9]   漂浮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J].
吴湘 ;
杨肖娥 ;
李廷强 ;
方云英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5) :128-132
[10]   人工浮床栽培7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J].
卢进登 ;
陈红兵 ;
赵丽娅 ;
李兆华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07)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