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泥盆纪地层的发现及泥盆—石炭系界线划分

被引:6
作者
胡宁
张仁杰
冯少南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泥盆纪生物化石; 泥盆—石炭系界线; 多重地层划分; 海南岛;
D O I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01.04.001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在海南岛昌江地区首次发现泥盆纪法门期牙形刺 Palmatolepis gracilis gracilis,P.gra-cilis sigmoidalis,Polygnathus germanus 等,并对原划分为早石炭世早期的 Cystophrentis kalaohoen-sis等珊瑚化石重新更正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以确凿无疑的生物化石证据肯定了海南岛存在泥盆纪地层。根据含 Cystophrentis 珊瑚灰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海退事件沉积产物——砾岩和砂砾岩层,进一步确认两者以平行不整合面相分隔;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地层和事件地层的综合分析,将海南岛泥盆-石岩系界线置于这套砾岩和砂砾岩之底。
引用
收藏
页码:2 /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海南岛法门期生物地层 [J].
张仁杰 ;
王成源 ;
胡宁 ;
冯少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406-412
[2]   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 [J].
张业明 ;
徐安武 ;
付建明 ;
赵子杰 ;
吴桂捷 ;
曾波夫 .
地质论评, 1998, (06) :568-575
[3]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兼论泥盆纪珊瑚的绝灭、复苏及其底栖组合 [J].
廖卫华 .
古生物学报, 1997, (02) :11-18
[4]   鄂西娄山关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J].
胡宁 ;
雷卞军 ;
黄照先 ;
张开明 .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1) :16-21
[5]   层序界面和界线层型相结合而产生的地层划分的一个新概念:最优自然界线 [J].
梅仕龙 .
地质学报, 1995, (03) :277-284
[6]   湘中泥盆-石炭系界线划分的新进展 [J].
方晓思 ;
P.H.司蒂曼斯 ;
M.斯蒂尔 .
科学通报 , 1993, (08) :732-736
[7]   桂林不同沉积相泥盆—石炭系界线 [J].
李镇梁 .
中国区域地质, 1992, (02) :97-110
[8]   论Cystophrentis带的时代附视频 [J].
王成源 .
地层学杂志, 1987, (02) :120-125
[9]   从有孔虫动物群论华南泥盆-石炭系之分界 [J].
王克良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7, (02) :161-177+243
[10]   黔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层序和海退事件 [J].
吴祥和 .
地层学杂志, 1986, (03) :2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