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震探测揭示的西北地区莫霍面深度

被引:14
作者
熊小松
高锐
李秋生
王海燕
侯贺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岩石圈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深地震探测; 莫霍面深度; 盆山构造; 大陆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2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深地震探测研究。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深地震探测研究的总结和梳理,探讨了西北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与变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结果表明:比起我国其他地区,西北地区莫霍面无论是埋深还是形态均变化最大,反映出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西北地区地壳整体变形强烈。莫霍面最深(约90km)位于西昆仑与喀喇昆仑构造结合处,最浅处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克拉玛依(约35.5km),最深与最浅相差约55km。在盆山结合部位及大型走滑断裂,如阿尔金断裂、中天山北缘断裂带等均存在莫霍面错断。天山造山带东西段莫霍面深度变化明显,西段深于东段。这些特征指示了中国西北部盆山之间的构造关系、天山造山带西段和东段不同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以及古老断裂带的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41]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J].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郑剑东,胥颐张华卿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3) :336-346
[42]   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北祁连─河西走廊地壳细结构 [J].
吴宣志,吴春玲,卢杰,吴杰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29-35
[43]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与深部构造 [J].
崔作舟,李秋生,吴朝东,尹周勋,刘宏兵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15-28
[44]   新—甘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J].
徐新忠 ;
王有学 ;
蒋亚明 ;
党淑娟 ;
聂定平 .
新疆地质, 1992, (02) :147-154
[45]   灵台—阿木去乎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J].
闵祥仪 ;
周民都 ;
郭建康 ;
魏德晴 ;
张元生 ;
侯晓钰 ;
宋杰 .
西北地震学报, 1991, (S1) :29-36
[46]   成县—西吉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J].
李清河 ;
郭建康 ;
周民都 ;
魏德晴 ;
范兵 ;
侯晓钰 .
西北地震学报, 1991, (S1) :37-43
[47]   中国西部地区门源—平凉—渭南地震测深剖面资料的分析解释 [J].
张少泉 ;
武利均 ;
郭建明 ;
陈学波 ;
赵静娴 ;
丁韫玉 ;
黄长林 ;
张诚 ;
陈志泰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5) :46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