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更新应坚守谦抑性本质——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为视角

被引:46
作者
韩轶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谦抑性; 情绪性立法; 工具性立法; 激励性刑法规范;
D O I
10.16224/j.cnki.cn33-1343/d.20200818.004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公布,预示着我国新一轮刑法更新即将开始。从草案内容来看,在整体上依然遵循了刑法适用范围扩张和重刑化发展的思路。刑法的适度扩张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客观需求,但是近年来刑法更新频率和幅度明显加快,已然有在公共情绪支配下刑罚权过度扩张的隐忧,而当前刑事立法强调重刑主义,忽视司法自身的调节能力,也暗含着法律风险。因此,刑法更新必须坚守谦抑性本质,并且将激励性刑法规范作为法律更新的重要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回应人民关切 [J].
张宝山 .
中国人大, 2020, (13) :33-34
[2]   高空抛物案的刑法学分析 [J].
张明楷 .
法学评论, 2020, 38 (03) :12-26
[3]   谨防刑法过分工具主义化 [J].
谢望原 .
法学家, 2019, (01) :87-100+193
[4]   论法教义学视角下的最后手段原则的规范构成及适用——兼论宪法对犯罪论体系的选择 [J].
杨春然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 (05) :3-29
[5]   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 [J].
周光权 .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23-40
[6]   《刑法修正案(九)》立法理念探寻与评析 [J].
高铭暄 ;
李彦峰 .
法治研究, 2016, (02) :34-45
[8]   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J].
刘宪权 .
法学评论, 2016, 34 (01) :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