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23
作者
李国胜
王海龙
董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关键词
黄河; 入海泥沙; 悬移输运; 沉积效应;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8 [河口、港湾、海岸泥沙];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以利津站代表的黄河入海径流和泥沙数据驱动ECOMSED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运过程的逐月时空变化、输送通量以及海底沉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再悬浮作用条件下,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这种变化具有年际相似性。黄河泥沙入渤海后总体朝向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而主要沉降区域是黄河口附近,且随着距离的增大,沉积通量迅速降低。模拟沉积速率一般在0.5 ̄0.1mm/年左右,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海底地形等高线向渤海海盆西部、渤海湾南部,以及渤海海峡方向突出,也反映了泥沙通量的输送方向。从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海底沉积效应来看,渤海海域泥沙悬移输运过程受潮汐动力、余流和和底层流场等因子的制约。除了黄河河口地区以外,各月悬浮泥沙高浓度区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潮流能量最强的海域,潮流水平动能的大小与悬沙浓度大小分布基本一致。泥沙悬移输运方向与模拟获得的渤海三维风驱—潮致Lagrange余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扩散的方向和强度明显受余流方向和强度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07 / 7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渤海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数值模拟与季相时空变异 [J].
李国胜 ;
王海龙 ;
李柏良 .
地理研究, 2005, (03) :359-370
[2]  
渤海悬浮物浓度分布和水动力特征的关系.[J].江文胜;苏健;杨华;张英娟;姜华;王庆业;张凯;田恬.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 S1
[3]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J].
江文胜 ;
吴德星 ;
高会旺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511-518
[4]   黄、渤海泥质沉积区现代沉积速率 [J].
李凤业 ;
高抒 ;
贾建军 ;
赵一阳 .
海洋与湖沼, 2002, (04) :364-369
[5]   渤海动力对黄河入海泥沙输移的影响 [J].
吴永胜 ;
王兆印 .
黄渤海海洋, 2002, (02) :22-30
[6]   黄渤海水体交换、悬沙特征及其对渤海海峡沉积的影响附视频 [J].
王桂芝 ;
高抒 .
海洋通报, 2002, (01) :43-48
[7]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三维斜压模型 [J].
王凯 ;
冯士筰 ;
施心慧 .
海洋与湖沼, 2001, (05) :551-560
[8]   渤海悬浮颗粒物三维输运模式的研究 Ⅱ.模拟结果 [J].
江文胜 ;
孙文心 .
海洋与湖沼, 2001, (01) :94-100
[9]   渤海悬浮颗粒物的三维输运模式 I.模式 [J].
江文胜 ;
孙文心 .
海洋与湖沼, 2000, (06) :682-688
[10]   人类活动与黄河断流及海岸环境影响 [J].
王颖 ;
张永战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