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不同年龄健康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
被引:10
作者:
詹志伟
崔志辉
王熙然
杜瑞琴
机构:
[1]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来源: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光密度测定法;
更年期;
腰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8 [外科、骨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0.05~0.001,t=2.88~7.34,P<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0.01;r=-0.532,P<0.01;r=-0.418,P<0.01;r=-0.642,P<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98 / 500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