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9
作者
成良霞 [1 ]
苏生瑞 [1 ]
李松 [2 ]
张宁博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关键词
震后崩塌; 公路边坡; 演化发展; 形成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16.14 [];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401 ; 0818 ; 081803 ;
摘要
震后崩塌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广泛、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威胁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其形成机理,本文结合对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115条实测剖面的分析,首先把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从孕育形成到失稳破坏的演化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原始结构面的形成阶段、潜在变形体的形成阶段、震裂岩体的形成阶段和失稳破坏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可归纳为震裂-滑移式、震裂-倾倒式、震裂-溃屈式和震裂-错断式4种模式,研究成果为灾后公路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
[12]   Probabilistic collapse analysis of degrading Multi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J].
Chenouda, Mouchir ;
Ayoub, Ashraf .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9, 31 (12) :2909-2921
[13]  
Anomalous earthquakes associated with Nyiragongo Volcano: Observation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J] .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 2009 (3)
[14]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fractured rock slopes by yield design theory [J].
Siad, L .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3, 23 (03) :203-212
[15]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16]   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 [J].
谢和平 ;
邓建辉 ;
台佳佳 ;
何昌荣 ;
魏进兵 ;
陈继平 ;
李小余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1781-1791
[17]   安县西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力学问题思考 [J].
杨志法 ;
赵汝斌 ;
王靖 ;
张路青 ;
袁广祥 ;
高千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1807-1813
[1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崩塌落石影响参数关系探讨 [J].
李贡辉 .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 (08) :167-168
[19]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20]   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8) :1525-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