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本中“公共利益”的法规范分析——以类型理论为视角

被引:7
作者
张玉洁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利益; 立法; 类型; 规范分析;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4.04.020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我国在众多的法律中使用了"公共利益"这一法律用语,但却未能作出明确的定义,这就为"公共利益"的法律适用带来了困扰。为了增强法律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以类型化的视角重构"公共利益"条款。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我国现行法中的"公共利益"可以分离为四种类型:立法目的型、权力界限型、权利限制型以及例示型。但在公共利益类型的认定上,我国现行法尚缺乏完整的认定体系。因此,"公共利益"条款的类型化重构除了继续肯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认定职能外,还应当明确立法机关的认定职能,并以例示规定的方式增加法律文本中"公共利益"的确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述技术 [J].
刘风景 .
法商研究, 2013, 30 (03) :48-57
[2]   基因污染的现行侵权法规范之因应政策——以损害救济为中心的初步分析 [J].
王康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4) :121-125
[3]   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之提倡 [J].
齐文远 ;
苏彩霞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69-81
[4]   例示规定的法理与创制 [J].
刘风景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4) :93-105+206
[5]   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从要素解释的路径 [J].
胡鸿高 .
中国法学, 2008, (04) :56-67
[7]   “公共利益”的构成——对行政法的目标以及“平衡”的意义之探讨 [J].
张千帆 .
比较法研究, 2005, (05) :5-18
[8]  
类型思维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以传统抽象思维作为参照.[J].李可.金陵法律评论.2003, 02
[9]  
.[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  
制造“拉伦茨神话”.[M].顾祝轩; 著.法律出版社.2011,